近代中国政府处理华侨国籍问题的法制化进程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g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近代中国政府处理华侨国籍问题的法制化进程,是研究华侨问题以及中国政府外交法制化的一个较新的角度。本文首先分析中国政府对华侨国籍认识的变化过程:从漠视华侨、没有国籍观念到认识到确定华侨国籍的重要性;然后以近代时期中国政府先后颁布的国籍法为纵向坐标,通过对国籍法颁布前后中国政府处理华侨国籍问题的不同状况的对照,分析近代时期中国政府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经历的逐步法制化的过程:国籍法颁布前,中国政府处理华侨国籍问题时无法可依、随机处理,在此类交涉中处于被动地位;国籍法颁布后,中国政府依据成文的国籍法和相关的国际惯例来处理华侨的国籍问题,在此类交涉中占据了比较有利和主动的位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大量的交涉案例作为论述的基本史实依据,结合时代背景,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和相关的法学知识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解释,力图更全面、更清晰地反映近代中国政府在处理此问题上的法制化进程,并进一步揭示这种法制化进程的意义和影响。本研究的学术价值在于可以完善华侨史、中国外交法制化和社会近代化的研究;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华侨国籍问题是影响当代中国政府外交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近代时期中国政府处理华侨国籍问题的外交实践,可以对当代中国政府完善华侨国籍的立法、依法妥善处理和解决华侨的国籍问题、协调好与华侨居住国的国家关系、改善华侨在居住国的处境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讨论了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基本原则及基本结构,分析了网络型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阐述了电于阅览室的管理模式.
通过对YAHOO成功的简要分析,旨在探索图书馆如何搞好信息增值服务。
民国时期,我国沿海、沿江、沿河渔区普遍设立渔会,为推动渔业经济发展、改善渔民的生活做出了贡献,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试以玉环渔会为例,探究民国时期浙
探讨了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图书馆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信息职能,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实现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