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线粒体融合与分裂变化的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a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癫痫被视为是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仅仅在我国就约有大量的癫痫患者,其数量在650万~910万之间,其中就有20%~40%为治疗效果差且预后不良的难治性癫痫。难治性癫痫是指使用所有抗癫痫药物都不能完全终止其发作的癫痫或癫痫综合征。目前难治性癫痫给广大癫痫患者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而难治性颞叶癫痫占其比重较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该疾病做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均证实癫痫发作可导致神经元损伤,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真核细胞中,线粒体是至关重要的细胞器。线粒体同时承担并参与着能量的产生和利用同时还与信号转导有密切的联系,线粒体损伤已经被视为是癫痫研究的新兴的重大焦点并成为癫痫过程中导致神经元损伤的重要的核心的理论基础。被双层膜结构包绕的线粒体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细胞器。线粒体形态的变化可以通过线粒体融合和线粒体分裂来实现。在正常的情况下,线粒体的动态平衡是通过线粒体的融合、分裂来实现的,这种十分重要的多功能是线粒体保持正常形态和细胞内分布等想换功能的基础。在氧化应激、缺血、老龄化等病理条件的病理情况下,则会导致线粒体融合、分裂失衡的广泛发生。同时很多关于癫痫的研究显示,线粒体异常的分裂以及融合的紊乱是导致神经元损伤、凋亡的重要因素,并进一步介导了神经退行性病变。也有研究表明很多神经退行性变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类似的过程。动物实验研究已证实,线粒体在氧化应激中存在着损伤,引起线粒体融合、分裂失衡,参与癫痫病理过程。然而,癫痫导致神经元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变化是否存在于难治性癫痫患者中,至今仍未有报道。目的:观察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术后切除的癫痫灶、灶周组织及尸检对照组内线粒体分裂蛋白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1,Drp1)、分裂蛋白1(fission 1,Fis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1(mitofusin-1 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 Mfn2)等的变化,探讨线粒体的分裂、融合是否参与了人类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所致的神经元损伤。方法:收集30例行癫痫根治术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及5例非颅脑外伤致死尸检者的颞叶内侧组织为标本(合并肿瘤、血管畸形等病灶除外),同时收集癫痫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信息。根据研究目的将所收集的资料及标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根据术前及术中脑电定位情况,进一步将切除的脑组织分为癫痫灶组及灶周组。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癫痫灶组、灶周组及对照组组织结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所取标本中线粒体分裂、融合相关指标的变化并进行比较,以评估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神经元中线粒体融合分裂的变化情况。结果: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术后癫痫灶组与灶周组及尸检对照组相比,致痫灶HE染色可见明显的神经元缺失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癫痫灶组线粒体融合相关指标Mfnl、Mfn2表达下降(P<0.05),线粒体分裂相关指标Drpl和Fisl表达均升高(P<0.05);灶周组与尸检对照组相比线粒体融合相关指标Mfnl、Mfn2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线粒体分裂相关指标Drpl和Fisl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的脑组织中存在着明显的神经元损伤,这种损伤可能与线粒体分裂、融合紊乱有关,线粒体的紊乱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分裂增强、线粒体融合抑制。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