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进入21世纪,推崇创新、追求创新成为人们普遍的意识。在我国,“创新”一词频繁地得到使用,是源于江泽民同志多次在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推进教育创新成为了我国深化教育改革进程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它涉及教育观念、教育体制、育人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得到蓬勃发展,人们对创新教育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在实践方面,还未找到有效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真正大胆创新、实施创新教育的学校还不多。笔者认为,实施创新教育不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创新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并且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本研究基于创新教育理念,以学习的基本理论、全面发展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作为研究的指导思想,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科特点为依托,探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简述了创新教育相关理论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阐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通过调查并分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情况及创新教育的实施现状,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现实依据。着重探讨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创新教学模式的初步设想,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现行的有利于创新品质发展的教学模式,构建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并提出这一模式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程序及评价方法等。实证研究中,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效果作定量与定性分析,论证了这一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本研究期望能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教育研究中做一些积极的尝试,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