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教育政策是教师教育的生命线,它作为公共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为教师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还是推动整个教育事业前进的重要动力。本文以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三方面为经,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教师教育政策发展历程为纬,对我国的教师教育政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理出其内在脉络,同时可以了解教师教育三十年的得与失,吸取和借鉴相关的经验、教训,这或许对于我国教师教育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论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教师教育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首先,确立了政策分析的程序。本文立足于对相关政策的描述、分析和解读,因此教师教育政策分析的程序着重放在了政策制定的环境分析、政策文本的界定及解读、政策的评估这三个方面。其次,提出了政策分析的方法,包括释义法、比较法和综合法。最后,以渐进主义作为政策分析的理论前提。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以教师教育政策发展的内在特征和脉络为标准,将近三十年的教师教育政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师教育政策的恢复、调整、探索、提高阶段(1978-1990)、教师教育政策的法制化阶段(1991-2000)、教师教育政策的均衡化和开放化阶段(2001-2008)。分别从政策制定的背景、政策发展的内在脉络、成就与特点、存在的问题等四个方面对各个阶段的教师教育政策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三部分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从宏观的层面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政策三十年的整体特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整体而言,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可用两句话来概括:从政策的演进模式来看,是整体的渐进与局部的发展失衡;从政策的执行模式来看,是自上而下、缺乏监督。因此,教师教育政策的制定,首先,应该真正确立教师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处理好社会需求与自身发展这对关系。其次,致力于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包括:高水平的具有弹性的职前培养体系,灵活多样的在职专业发展路径。再次,通过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加快教育学科科学化来推进教师专业化。最后,促进教师资源均衡化,提高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