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鄂尔多斯高原库布齐沙漠东段为试验基地,于2008年从土壤物理性质、植物群落的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生产力以及光合作用等方面对不同类型沙地土壤、植被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1)生长季初期,多年生植被地上部蒸腾大量耗水导致土壤含水量较低,但随着雨季的来临,不同类型沙地土壤含水量差异减小,而生长季后期灌木群落高盖度或地表结皮的存在有效涵养了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受大气温度、太阳辐射、根系活动、土壤微生物、昆虫及啮齿动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但与土壤水分的关系更加密切。人工补播群落土壤容重较天然群落高,说明固沙能力强,但较大的土壤容重又反过来阻碍根系生长,间接影响土壤水热条件,从而影响到植物地上部生长发育。
(2)不同类型沙地中,半固定沙地植物群落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最高、均匀度最好、生态优势度最低,群落生活力较强;固定沙地作为沙地顶级群落其植物群落结构最稳定;人工补播群落经自然演替后,原有建群种由于自身生理原因开始衰败,有被其他物种取代的趋势。
(3)不同类型沙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差异受不同因素影响,其中半固定沙地生产力受环境及生物因子的影响最明显.固定沙地只受到环境因子的制约,人工补播群落由于开始衰败而对环境因子的反馈作用较弱。生产力高低主要受植物群落中物种组成不同的影响而表现出较大差异。
(4)沙漠环境恶劣,水分是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而沙漠植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适应机制。油蒿、塔落岩黄芪植物在环境胁迫最小而生理状态最佳的时候,表现出较强的光合能力。天然植物油蒿的光合能力明显高于栽培种塔落岩黄芪和沙打旺,但是栽培种塔落岩黄芪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和水分利用效率,对中午不利条件的耐受能力较强。
(5)不同类型沙地植物群落根系根长无差异,但根系质量及比根长差异明显,且根系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不同直径根系当中细根(d≤2mm)所占比例很大。土壤水分和容重对根系垂直分布影响较大,但对不同类型沙地根系参数的影响存在差异。不同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大小受植被类型差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