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连拱隧道围岩应力场和渗流场的耦合作用分析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公路、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中,渗漏水现象是其中的一个常见病害表现,地下水对隧道的影响十分明显。本文结合湖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以常吉高速公路蓖麻溪连拱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来解决连拱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应力场、位移场以及渗流场的分布问题。 本文首先对裂隙岩体工程中地下水渗流理论及其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然后通过现场钻孔压水试验确定围岩的渗透系数,并对高速公路连拱隧道裂隙围岩采用等效连续介质渗流理论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流固耦合问题。 利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元有限差分程序FLAC3<3D>,分别计算了不考虑渗流效应和考虑渗流效应时连拱隧道分步开挖条件下围岩响应特征,主要得到如下结论: 1、连拱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主要在中拱墙和拱脚处集中,由于孔隙水压力的影响,不考虑渗流时比考虑渗流时的水平应力要大20[%]~30[%],而竖直方向应力相差不大,围岩最大压应力约为7.0Mpa。 2、考虑渗流效应时流固耦合分析得出的隧道拱项沉降量比不考虑渗流效应时要大一倍左右,而且与工程实测结果比较相近。隧道横断面地表沉降曲线为一抛物线型,隧道开挖后径向会发生收敛,且开挖顺序对位移场分布有影响。 3、隧道开挖后地下水在压力差作用下通过裂隙网络向洞内渗透,最后孔隙水压力场在开挖区域呈一漏斗状分布。 4、考虑渗流效应时,由于围岩有效应力降低,隧道开挖区域的围岩塑性区分布范围比不考虑渗流效应时有所减少。
其他文献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是经济发展的重点,研究和开发新型建筑节能系统,配合建筑节能工作,达到节能目标,保证经济发展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对新型外墙屋面保温系统一吊挂式外墙保温系统
学位
本文围绕桩基础应用地基应力解除法纠偏这一课题,在分析过程中采用上部结构、桩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并用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对由于软弱地基上地面堆载倾斜纠偏的桩基
管道作为五大运输工具之一,在运输液体、气体、浆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管道运输业的不断发展,管道的增多,管龄的增长,以及不可避免的腐蚀、磨损、缺陷等自然或人为损
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的工作性能研究是岩土工程实践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其中所涉及到的强度(格栅的加筋机理)、稳定性(考虑挡土墙内外稳定性的极限平衡分析)、
“臭氧一生物活性炭”(0-BAC)工艺已广泛应用于欧美等国的上千座水厂中,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给水深度处理工艺,在我国也开始逐步加以推广应用。由于欧美等国的水源水
在桩基础的设计体系中,解决承载力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而沉降特性是确定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单桩沉降方面的理论分析方法主要有荷载传递法、弹性理论法、剪切变形传递法、数值分
海洋混凝土结构在承受结构应力的同时,还受到海水的腐蚀作用。海洋环境中的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尤其是在浪溅区和海洋大气区,其应力腐蚀是相当严重的,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降低的主
本文在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结构可靠度研究领域比较成熟的方法和新的研究思路基础上,为提高可靠指标的计算精度,提出了基于递推随机有限元方法(RSFEM)的结构可靠度指标计算新方
颤振和抖振是大跨度桥梁抗风性能研究中的两个关键问题,而桥梁断面气动导数识别又是大跨度桥梁颤振和抖振性能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至今还没有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