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PM2.5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测模型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kai9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不容忽视,PM2.5浓度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辽宁省14个城市环境监测站点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三年逐小时PM2.5浓度资料以及对应气象站的地面气象要素资料,研究了辽宁省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分季节分析各气象要素与PM2.5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逐步回归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对PM2.5浓度进行预测。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辽宁省时空分布研究表明:2015-2017年PM2.5浓度呈下降趋势,四季浓度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2015年月平均浓度在30~98μg/m~3之间;5~9月份PM2.5月均浓度较低,1~4月份、11~12月PM2.5月均浓度较高,11月份PM2.5浓度最大(98μg/m~3),9月份PM2.5浓度最小(30μg/m~3)。2015年辽宁省PM2.5浓度最高的是辽宁中部地区,其次是辽宁西部地区和辽宁东北部地区,辽宁东南沿海地区PM2.5全年都要低于辽宁省其他地区。(2)辽宁省特殊时期PM2.5浓度研究表明:2015年辽宁省采暖期浓度均高于非采暖期,其中营口市采暖期PM2.5浓度为非采暖期的1.3倍,采暖期燃煤量增加会导致PM2.5浓度升高。2015年过年期间初一到初七PM2.5浓度明显高于平日,在2016年和2017过年期间PM2.5浓度虽然高于平日,但是也要低于2015年PM2.5浓度。(3)通过辽宁省PM2.5浓度与气象要素相关关系分析得出春季主要影响因子为:平均地表温度、日最低地表温度等;夏季主要影响因子为:平均地表温度、日最低地表温度、日最高地表温度等;秋季主要影响因子为本站气压、日照小时数、前一日PM2.5浓度等;冬季主要影响因子为:日最低地表温度、平均相对湿度、日照小时数等。(4)对辽宁省四个区域的代表城市建立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四个城市各季节PM2.5浓度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3.4%、32.5%、32.7%和31.8%,平均绝对误差为12.4μg/m~3、10.6μg/m~3、14.6μg/m~3和20.5μg/m~3。均方根误差为2.3μg/m~3、2.0μg/m~3、2.7μg/m~3、3.9μg/m~3。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的模型预测辽宁省PM2.5浓度春季、夏季要优于秋季和冬季。利用MATLAB软件建立相应BP神经网络模型,相对误差分别为17.2%、14.6%、18.9%、24.9%,平均绝对误差为7.0μg/m~3、4.9μg/m~3、6.0μg/m~3、11.9μg/m~3,RMSE为2.0μg/m~3、1.4μg/m~3、1.7μg/m~3、2.9μg/m~3。通过对辽宁省这两种模型精度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优于逐步回归模型,因此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提高PM2.5浓度预测的准确率。
其他文献
介绍了电话机听筒上壳塑件的结构特点及注射成型工艺分析,叙述了注塑机的选择,并阐述了注射成型模具结构设计,注射模零件的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要求。
目的探究盆底肌锻炼联合电刺激促进产后盆底器官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84例具有产后盆底器官功能障碍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单纯采用盆底肌锻
<正>2014年8月25—29日,由中国防痨协会、《中国防痨杂志》编委会联合主办的“《中国防痨杂志》创刊80周年纪念暨学术会议”在贵阳市隆重召开。大会名誉主席端木宏谨、潘毓萱
期刊
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亚光电”)是一家专业从事光电检测与分级专用设备及其应用软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一直致力于可见光和X-射线领域
怀孕了,为宝宝健康负责,很多妈妈都会提防着身边各种各样的辐射伤害。但是辅助诊断或治疗方法的X线检查,真的会对孕妇胎儿造成很大伤害吗?$$X射线危害多大,要看剂量与孕周$$在拍X
报纸
质量与公平一直是美国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为了国际竞争的需要, 美国政府实施天才教育, 培养精英人才; 同时, 联邦政府通过立法,强化对教育质量的管控.
从新股供给根据市场情况适时适度增加到推进发行注册制改革,从新三板市场制度不断完善到多层次资本市场雏形渐显,从事中事后监管方式逐步发力到对外开放举措频频,我国资本市场正
会议
论述了基于IDL语言开发的"高光谱尾矿识别与分布系统"的关键技术(光谱特征分析、图像掩膜、尾矿识别与分布)、系统流程和构架设计,详细讨论了面向行业应用的系统设计思路。以高光
精准扶贫是针对以往行政性扶贫方式的一种理念创新,是针对我国目前复杂的扶贫形式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其更能关注扶贫对象的现实问题。不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务层面,专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