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生力军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中小高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表现极为活跃,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但中小高企多数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早期,技术成果尚未规模化投产、没有稳定的现金流、年营业收入较小,面临融资难、期限短的困境。私募股权投资的主要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股权融资不是贷款,没有固定的按期还本付息压力,其投资主要着眼于标的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资产增值,天然匹配中小高企的融资期限及需求周期。2014年以来是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募集及投资规模都大幅增长,激发了中小高企的微观主体活力,有力促进了我国创新经济的增长,对于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以2013-2016年在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有存量授信且截止2016年底有PE机构持股的未上市中小高企为研究样本,从委托代理、股权结构和联合投资理论角度出发,研究PE的持股比例和联合投资情况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经营效率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1)PE机构的持股比例和参股的PE机构数量与企业的经营业绩呈现倒U型关系;(2)PE机构的持股比例和参股的PE机构数量与企业经营效率呈倒U型关系;(3)PE机构的持股比例对企业经营业绩和企业经营效率影响程度不同,但PE机构参与数量对二者的影响基本一致。与以往文献不同,本文主要选取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的非公开数据;而国内关于PE的持股比例和联合投资对这类企业的研究文献也相对较少;我国PE发展仍不成熟,相关理论体系也不完善,PE的介入对企业的作用还受到整体市场环境的影响,尚未得到统一结论。本文弥补了该领域由于未上市公司数据缺失而导致的研究空白,丰富了公司治理、私募股权投资、中小高企发展等理论和文献;对促进中小高企经营效益的提高,推进PE机构发展,以及推动我国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