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富集微量元素硒及酵母硒生物学效价评定的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sjh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两个试验研究了酵母菌发酵制备富硒酵母的最优条件,并评定酵母硒的生物学效价。试验一酵母硒发酵生产的最优参数研究本试验从两株酵母中选出产朊假丝酵母做为富硒的菌种。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培养基、pH值、接种量、加硒时间和加硒量对酵母硒产量的影响,并最终确定了摇瓶发酵的最优条件。培养基组成为:酵母粉1%,蛋白胨1%,蔗糖5%,初始pH5.1,接种量为2%,在28±2℃,150 r/min条件下发酵24 h后按15 mg/L的浓度加硒,培养60 h后收获菌体。在此优化条件下所得到的富硒酵母生物量为9.7 g/L,单位硒含量超过1300 mg/kg,其中有机硒含量为90.9%。试验二酵母硒生物学效价的评定本试验旨在研究试验一研制的酵母硒对大鼠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机体组织硒沉积的影响,并评定其生物学效价。试验以60只Wistar雌性大鼠为研究对象,按体重一致原则分为10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大鼠,采用酪蛋白、玉米淀粉纯合缺硒基础饲粮饲喂10天,以耗竭大鼠内源硒。在纯合缺硒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05、0.10、0.15、0.20 mg硒/kg饲粮的酵母硒和亚硒酸钠以及0.20 mg硒/kg饲粮的商品酵母硒构成10种试验饲粮。按处理饲喂不同饲粮,为期10天。结果表明:1)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硒,对大鼠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与亚硒酸钠相比,酵母硒有提高ADFI和ADG,降低F/G的趋势(P>0.05);2)酵母硒相对于亚硒酸钠,显著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硒的添加有降低血清MDA含量的趋势(P>0.05),极显著提高血清GPX活性(P<0.01),酵母硒与亚硒酸钠间没有差异。以酵母硒、商品酵母硒和亚硒酸钠形式添加0.20 mg/kg硒时,GPX活性分别提高了22.15%(P<0.01)、23.69%(P<0.01)和20.07%(P<0.01)。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血清生化指标没有交互作用(P>0.05);3)不同硒源和硒水平都极显著影响血清硒含量,且交互作用明显(P<0.01)。随着饲粮中硒含量的增加,大鼠肾脏及肝脏硒含量极显著或显著提高,肌肉硒含量也有提高的趋势。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组织硒含量无交互作用(P>0.05);4)采用斜率比法,以GPX活性、血清、肾脏和肝脏硒含量为判定指标,亚硒酸钠为参比标准物,酵母硒生物学效价分别为132.1%、205.7%、140.0%和107.2%。5)试验一研制的酵母硒与目前市售的商品酵母硒有相似的应用效果。上述结果表明:1)以产朊假丝酵母为富集菌种,在最优发酵条件下,可获得有机硒含量为90.9%,单位硒含量超过1300 mg/kg的富硒酵母。2)试验一研制的酵母硒能提高Wistar大鼠的抗氧化能力。3)与亚硒酸钠相比,试验一研制的酵母硒具有更高的生物学效价。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农村金融市场中,金融供给仍然受到抑制,农户的部分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这种情况既有农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影响育龄期女性生殖和内分泌功能的疾病,临床表现有较强异质性,以慢性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高雄激素血症为主要特征。其病因复杂,发病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之一,其亚族主要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
本文以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研究性学习的倡导以及当今世界各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为背景,分析了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及其对学生的价值和作用。并从理论的角
每周一晚走进顺昌地税局的会议室,都能感受到一股浓烈的文化之风扑面而来。人人聚精会神学习和会议室灯火通明构成了夜色中十分和谐的新景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几年来,该局紧
公安机关在警力编制配置上 ,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 ,与新时期公安机关职责任务对警力的需求不相适应。要合理配置警力编制 ,必须制定科学的编制标准 ,合理设置机构
中国和印度两国存在着天然的地缘关系,两国间的边界线长达约1700公里。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和印度都在崛起。两国之间既存在竞争,又有着巨大的合作领域与空间。目前中印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不断变化,尤其是西方“性解放”思潮的不断侵袭,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了巨大影响,传统的性价值观、性教育模式遭遇挑战。而适合我国国
当今媒介文化正在实现着"视觉转向",视觉形象正取代文字逐渐占据传播符号的主导地位。人们对视觉转向的文化效应具有截然不同的判断。形象并不必然导致文化的理性缺失和感性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并非终极真理,也非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本文认为,国内的解构翻译批评在开拓一种翻译研究新视角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德里达所倡导的解构精神,有极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