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的视知觉表达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def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空间的设计包括有使用功能、建造技术、视觉心理感受、环保节能等等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们的自我实现意识的加强,对建筑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来高,不单要求建筑是一个庇护环境,还对建筑的视觉感受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对建筑空间视觉心理感受的研究也应该受到与构造技术、使用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同样的关注。 建筑空间中的视知觉研究可以有以下两个方向的视角:其一、建筑空间的受众接收到来自周围空间比例、尺度、色彩、光影、色彩、符号等的视觉信息,产生相应的心理感受。在不知不觉中,建筑的使用者和观察者都接收到了来自建筑师所表达的东西。其二、建筑师设计空间,利用空间中视知觉规律和特点,具体落实到空间形态的语言,来表达建筑师的设计思想。使用者感受空间这个视觉心理过程在短时间内是单方向的由建筑师到建筑的受众,但是通过分解、描述、分析这些要素,可以反过来对建筑空间的视觉要素和视知觉规律加以利用,希望在设计上起到启发和参考的作用。 本文是以建筑空间为研究对象,视知觉为落脚点,结合了设计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说明研究课题的来源、背景和意义,并对文章中所涉及的几个关键概念作出界定,明确研究的目的、方法、技术路线;第二部分是对建筑空间中人的视知觉的研究,通过查阅视知觉相关研究资料,分析和整理前人总结出的视知觉规律,并试图描述这些规律在建筑空间中是怎么样起作用的,以及文化特点对空间中视知觉产生的影响;第三部分在前一章的基础上分析建筑空间形态要素及其表达,包括建筑空间的比例尺度、空间的序列、光影的韵律、空间中的正负形、材质、色彩、符号等等,并且通过实例分析来说明这些空间形态的在建筑视知觉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文章的重点所在;第四部分结语:建筑空间形态要素到我们的设计草图,通过观察、理解积累的过程,最后自然的在我们的设计当中体现。
其他文献
期刊
本论文的研究秉持这样一种角度和态度:从意识形态的宣传建构层面上研究“样板戏”,重点研究“样板戏”艺术形态和意识形态间的互动关系。把“样板戏”视为中华民族精神历程中的
纵观近现代美术史,中国美术发生最大变化的时期是“五四”时期,而且整个20世纪的中国美术几乎都从“五四”美术的母体上分蘖出来,其中的演进与传承,直接分娩了今日美术的两难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