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南沿海地区城镇用地时空变化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ueq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尤其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以及引起的土地覆盖变化被认为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因此,1995年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HDP(全球变化中人文领域计划)联合提出“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即LUCC研究计划,使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成为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使得地理学更加科学化。数量化技术意味着空间分析上的精确性,取代了传统地理学的模糊化的推论。建立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时空模型是深入了解其成因、过程以及预测未来变化趋势的基本环节和必要过程。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土地利用/覆盖研究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数据源。本研究对ASTER影像在城镇中的人工建筑物的非监督自动分类方法提取方面做了初步探讨。 闽东南沿海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镇用地扩展是发展区域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城镇用地扩展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在闽东南沿海地区的耕地资源。本研究采用数量变化、景观指数、时间变化以及空间变化四个方面的模型来定量分析了1985年到2000年间闽东南沿海地区的城镇土地利用的过去、现状并预测了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研究区城镇用地增长较快,在研究区内部存在区域差异,并且绝大多数的城镇用地是由耕地转化而来,城镇用地未来增长势头较猛。最后利用异速增长法则判断了研究区城镇用地与人口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闽东南沿海地区城镇用地在研究期间(1985-2000年间)都属于正异速增长类型,即建成区面积相对增长速度大于市区非农业人口相对增长速度,城镇用地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这样的模拟结果既有全国的历史政策背景影响,也有福建省特殊的地方因素的影响。针对城镇建设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这一矛盾,笔者在结论中提出了如何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笔者在运用模型进行闽东南沿海地区城镇用地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的同时发现了现有模型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值得商榷之处,对其提出改进。这种改进包括两方面:其一是模型实证研究与定性分析相冲突时,针对这种模型的片面性补充另外一个新模型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全面性;其二是模型应用上的缺陷,如现有的一些研究中应用此模型时的数据连续性不够以至其研究结果值得商榷。
其他文献
该文利用青藏高原以及周边地区140个气象站的长期连续气象观测资料,采用ARC/INFO系列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自1951年——2001年的近50年的气候变化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温家宝同志要求科协真正成为党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进一步密切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联系,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
中共中央一贯重视和发挥党史工作的作用。广东党组织的历史是全国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占有重要的地位,征集研究和编写宣传广东地方党史,对党的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都有重大意义
本文在研究和分析了国内外三维信息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的实际需求,结合当前的科研项目,综合运用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多媒体等技术,研究了基于生
土壤水分是生态水文研究的要素之一,是分析土壤退化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土壤湿度监测主要通过称重法、烘干法等方法进行。传统方法取得的土壤湿度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在实施的过
学位
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城市绿地系统作为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趋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城市绿地系统的相关理论出发,阐述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功能特点,并且
鼓吹乐,是从北方茫茫草原和大漠深处走来的乐种。那还是一个穷兵黩武,征伐不断的年代。伴随着扩疆拓土的驰檄,一面面旌旗挥出都城,车辚辚、马啸啸的轰鸣中,夹杂着响遏云天,声震四野
卫星图像分辨率是衡量卫星遥感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空间力量和卫星遥感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如:①美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