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用“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昭示了其独特而又高深的审美观,“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同时阐述出了“朴素”美学观的的基本思想内涵。朴拙美是一种自然高妙的艺术美,即真挚、质朴、天真,是众多美感中独特高深而出类拔萃的美。“朴”强调美的不露雕饰,不加外饰,是不现雕凿痕迹的“第二自然”。而以“拙”为巧、以“拙”为工,“拙”是有意识的单纯。“拙”体现出一种轻人为、师造化的艺术创作观与审美观。“朴拙”之美所体现出的是自然浑成、不露雕饰的艺术美。这一命题包括去机心重偶然,去技巧重天然等内容。《老子·四十五章中》也是提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观点。这种辩证的哲学观,虽本意并非在审美,但美学处于哲学的分支,这种辩证法同时适用于审美范畴,老子所说的“巧”与“拙”,体现的是艺术的和谐观,道出了“巧”与“拙”在艺术创作中相互依存、相渗相融的辩证关系。朴拙美是真挚是朴实,是艺术领域所遵循亘古不变的永恒准则,它在绘画领域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古今中外众多深具朴拙美这一审美特征的经典油画作品以它独特的艺术张力以及艺术感染力,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共鸣与感动。深入这些经典油画作品,不难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题材上贴近平实的生活,造型上率真、质朴,色彩上更是随性、烂漫,还有艺术家艺术情感的真诚表达。“朴拙”之美在油画中给予了画面淳朴自然的美感,朴素、真实的主观情感表达加之艺术家们对生活中朴实题材的描绘,和艺术家们各自独特的艺术张力和艺术感染力,使得这些油画作品格外的打动人心。艺术家们诚实的再现内心感受,这些作品无一不透露出艺术家们真挚、质朴的艺术情感。这种高妙的艺术美感无论在何时代,也无论在何地都不曾过时,也不因地域差异而有所不同。只要是真挚的就是能打动人的,而今这种美感出旧而入新,经历了时间的积淀而更显得熠熠生辉,这些油画作品在纷扰躁动的时代带给观摩者的不仅仅是艺术上的感动,也带给观摩者自身对生活的感悟。这些油画作品带给我们的是从视觉上的冲击到心灵的撼动,这也正是艺术家“朴拙”的品质才赋予了作品永不殒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