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现今已发生了转变,即已经转化成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国家和政府重大项目之一,社会心理服务的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立既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也能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目前,我国的社会心理服务还处于试点工作阶段,社会心理服务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对社会心理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显得十分必要。社会心理服务是基于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同时还结合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通过各种方式方法,预防、预警、干预社会心理问题,从而有效引导和控制社会行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本文阐释了社会心理服务的内涵,并对社会心理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社会心理服务在服务认识、服务性质、服务效果和发展状况等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认知、资金、人才和制度四个方面分析了形成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探讨了进一步加强我国社会心理服务的对策,包括提升政府、工作人员及民众的社会心理服务认知度,建设相关学科群、加强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来提升我国社会心理服务的专业能力,创建“市(区)+街道+社区”各层级、“线上+线下”各平台、“专业人员+社工人员+志愿者”各人员的多元联动模式,及明确社会心理服务的责任主体、完善环境、整合资源、建设政策法规等以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的发展机制。发展及完善社会心理服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然和应然,是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和经验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