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资本结构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资本结构本身又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和治理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合理的资本结构应该成为所有者对经营者制衡的权利基础,并能够通过市场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激励,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企业治理的有效性。而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畸形发展,不但导致企业资本营运效率的低下,而且导致了企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扭曲与失衡,治理机制难以对经营者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本文主要运用资本结构契约理论,以委托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分别阐述了企业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从资本结构优化的角度,提出改进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几点建议。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依据及理论和现实意义,并详细解释了相关概念。
第一章,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及其发展。回顾了引入不对称信息理论之前的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包括MM定理、权衡理论、米勒模型。在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描述后,我们对它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并指出了其在理论分析上的局限所在,进而对它予以修正。
第二章,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本章是资本结构决策对公司治理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首先,介绍了两种不同的资本结构所分别决定的公司治理模式:英美模式和日德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两种模式的比较和评价;然后依据现代契约理论,从资本结构与委托代理关系、资本结构和控制权转移、不对称信息下的资本结构三个角度分别阐述资本结构是如何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融资方式的选择、资本结构的确定会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影响企业的价值:(1)资本结构会影响经营者的工作努力水平及其行为选择,从而影响企业的收入流和市场价值;(2)资本结构不仅决定着企业的收入流分配,而且决定着企业控制权的分配,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3)融资方式选择会通过信息传递功能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与其说是企业的融资工具,还不如说就是不同的治理结构,二者的相机配置决定了企业的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
第三章,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及分析。与国内非上市公司和国际上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有其自身的特性,表现为:资产负债率偏低且呈下降趋势、公司资金来源以股权融资为主、负债融资不均衡和股权结构不合理。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受各种制度性以及非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法律、社会经济环境、公司自身特点等。
第四章和第五章,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和优化资本结构,改进公司治理绩效。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从优化资本结构的角度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政策建议。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资本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股权结构畸形、债务约束机制软化、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缺失、资本市场包括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机构投资者尚未发展壮大起来。不同的资本结构设计影响公司的治理成本,导致不同的公司业绩。因此,可以通过资本结构的调整与变动,控制经理人对公司利益的侵占,控制大股东对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侵占。也就是说,不同的契约形式,将对公司治理的实施与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应以资本结构优化为着手点,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相应地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股权结构,建立健全的企业法人资产制度。2.强化银行债权在公司相机治理中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3.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发挥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改进功能。4.强化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