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崛起,国家就崛起;工业兴盛,区域经济就兴盛,反之亦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威海市站在战略全局高度,提出了“产业兴市,推动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实力新跨越”的发展战略,“强化工业带动,协调发展三次产业”、“再造园区优势,大力推进二次创业”是其工业产业规模扩张、结构提升、要素优化的首要选择。工业用地是实现产业集约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处在山海之间的威海,受自然条件制约,可利用建设用地,尤其是工业用地较少。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同时,由于招商项目进入园区门槛较低,招商主体之间的盲目竞争,低效闲置土地的保有成本较低,对进入园区的企业没有长期跟踪评价制度等,都导致了威海市低效工业用地的长期存在,成了制约其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缓解工业用地供需矛盾,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是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的着眼点和重要抓手。因此,威海市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也愈加重要和迫切。对威海市现有工业用地进行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有利于促进土地高效集约利用,通过集约利用土地,可以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目前,威海市经济增长已步入转型期,产业结构面临着迫切的升级改造,工业用地是经济生产的重要载体,用地管理是政府调控的主要手段,因此,可通过工业用地供应的宏观调控和政府政策的约束引导来促进调结构、转方式。本文在对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相关理论及评价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含义,并对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威海市11个区域的概况、工业用地结构、工业用地效能、工业用地投入产出强度以及工业用地低效成因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这11个区域工业用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工业用地利用率、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建成率、投入强度、产出强度、绿化覆盖率等七个评价因子构建工业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对威海市11个区域工业用地进行集约利用评价,并针对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提高威海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在现有的平台和载体上实现产业层次的提升,效益的提高,以及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