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和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青少年近视眼调节滞后和调节微波动的影响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2005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青少年近视眼配戴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 lens)和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 RGPCL)后调节滞后和调节微波动的改变。   方法:   选取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视光门诊双眼规范验配、随诊并规律戴镜的9~14岁的青少年近视者56例,统一选取受试者的右眼为受试眼。按近视矫正方式分为3组:角膜塑形镜组(n=20):受试眼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为(-2.95±0.62)D,平均年龄为(12.1±1.8)岁,配戴时间超过3个月;RGPCL组(n=16):受试眼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为(-3.09±0.39)D,平均年龄为(12.5±1.2)岁,配戴时间超过1年;框架眼镜组(n=20):受试眼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为(-3.22±0.52)D,平均年龄为(11.5±1.5)岁,配戴时间超过1年。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规范的主觉验光,检测角膜塑形镜组脱镜后的残余屈光度、RGPCL组戴镜的残余屈光度和框架眼镜组摘镜后的屈光度,并予以相应的等效球镜全矫;在全矫的基础上按随机顺序分别附加0D、-1.00D、-2.00D、-3.00D和-4.00D的负透镜作为调节刺激,嘱受试者注视距眼镜平面5m处的马耳他视标中央并保持清晰,使用Grand Seiko WAM-5500开放视野型红外验光仪(设定采样频率为5Hz)连续测量受试者右眼在0D、1D、2D、3D和4D调节刺激水平下的动态屈光度。将调节刺激和调节反应矫正至角膜平面,并计算各调节刺激水平下的调节滞后、调节误差指数和调节微波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对各调节刺激水平下角膜塑形镜组、RGPCL组和框架眼镜组的数据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在0D和1D的调节刺激水平下,角膜塑形镜组、RGPCL组和框架眼镜组的调节滞后无显著差异(F=0.214、1.738,P>0.05);在2D、3D和4D的调节刺激水平下,3组的调节滞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7.620、5.701、6.880,P<0.05),进一步LDS检验显示:角膜塑形镜组调节滞后均小于框架眼镜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GPCL组调节滞后均小于框架眼镜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塑形镜组与RGPCL组调节滞后无显著差异(P>0.05)。   2.角膜塑形镜组、RGPCL组和框架眼镜组的调节误差指数(accommodativeerror index,AEI)分别为0.718±0.416、0.477±0.234和0.360±0.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38,P<0.05),进一步LDS检验显示,角膜塑形镜组与框架眼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GPCL组与框架眼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GPCL组与角膜塑形镜组无显著差异(P>0.05)。   3.在0D、1D、2D、3D和4D的调节刺激水平下,角膜塑形镜组、RGPCL组和框架眼镜组的调节微波动均存在差异(F=8.483、6.580、4.258、4.312、4.799,P<0.05);进一步LDS检验显示:在各调节刺激水平下,角膜塑形镜组调节微波动均大于框架眼镜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GPCL组与框架眼镜组调节微波动均无显著差异(P>0.05),角膜塑形镜组调节微波动均大于RGPCL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青少年近视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在高调节需求时,调节滞后减小,但其间变异比较大。   2.青少年近视眼配戴RGPCL后,在高调节需求时,调节滞后减小;而其间的变异未发生改变。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得到了不断地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房屋建筑事业的发展。为了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不断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目前,后张法施工技术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在我国房屋建筑结构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就房屋建筑结构施工中后张法技术的施工工艺进行详细
失神经喉肌等骨骼肌的再生和功能重建是临床关注的热点,而神经肌肉接头重建和成肌干细胞分化融合修复受损肌纤维是失神经骨骼肌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关键。因此,为了更好的研究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