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以多种运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其患病率男性大于女性,常伴有强迫、多动等行为和情绪障碍,研究表明,与前额叶-纹状体相关的认知损害可能和抽动障碍的临床症状相关,认知损害以及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强迫症等较高的共病率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业、同伴关系、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妨碍儿童个性的形成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就养血祛风方对抽动障碍模型鼠抽动行为、认知能力及脑组织纹状体PSD-95表达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养血祛风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养血祛风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及实验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分为“现代医学对抽动障碍的研究概况”和“中医学对抽动障碍的研究概况”两部分。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儿童抽动障碍的相关文献资料,就儿童抽动障碍现代医学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动物模型、PSD-95以及中医在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实验研究目的:通过建立抽动障碍大鼠模型,观察其行为学改变以及脑组织纹状体PSD-95水平的变化,对动物模型的复制进行评价,探讨养血祛风方治疗抽动障碍的作用机制,并与西药泰必利进行药效学比较,为临床中医药的开发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探索养血祛风方在治疗多发性抽动障碍,尤其在运动性抽动及学习记忆方面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抽动障碍从血论治提供依据。方法:IDPN腹腔注射建立大鼠拟TD模型,将T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及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造模后分别于第1、4、8周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并进行旷场分析及水迷宫测试,评价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神经元锥体、颗粒细胞形态结构,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纹状体PSD-95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跨格次数增加,垂直活动次数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中央停格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高剂量组跨格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垂直活动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8周中药高剂量组大鼠半数能完成水迷宫测试,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TS模型大鼠纹状体神经元细胞形态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通过药物干预可使其改善,中药中剂量组及中药高剂量组优于中药低剂量组及西药组。PSD-95免疫组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纹状体组织切片PSD-95受体表达水平与其他5组相比明显减少。经治疗在PSD-95层面中药高剂量组与中药中剂量组无明显差异,但均优于中药低剂量组及西药组。结论:养血祛风方中、高剂量组有改善抽动障碍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且大鼠纹状体中PSD-95受体的减少与抽动症的发生存在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