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交错带村域居民点演化机制研究——以盐池县皖记沟村为例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户是农村经济社会活动的微观单元,其居住区位关系农户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居民点规划。在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时期,城乡经济促使农户生产经营形式,家庭人口结构特征发生转变,农户居民点迁移行为的驱动因素多样化和复杂化加深、自主性与差异性凸显。真实、客观的认识农户、揭示农户迁移行为,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和规范,不仅有利于农村生产的可持续性,还能促进农村居民点的合理布局,以稳步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特定地区特别分析,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村居民点分布广,范围大。在不同地区和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发展现状以及民风民俗,因此,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地区采用相应科学的整理方案才是可行的。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使农村居民点受内部、外部因素的影响而迁移,尤其是对草场和政策等因素的响应较大。近年来封育禁牧、打井补贴等政策势必引起研究区农户牧业生产的连锁反应。  基于此,本文选取农牧交错带典型村域宁夏盐池县皖记沟行政村,通过对该村117户农户访谈和居民点区位调查,取得农户属性数据以及居住区空间数据,综合运用GIS技术、定量分析方法以及空间统计方法等。研究分析皖记沟行政村1989~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对居民点和土地利用的规模结构、空间分布以及人口结构的演变特征分析,探索居民点演变的驱动力因素,最后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实例验证,揭示研究区居民点演化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1)研究区中超过25%的人口属于老年人,人口年龄结构属于老年型,由于研究区长期处于一个相对较为封闭的生态系统,研究区在较长时间段内属于最易老龄化型Z1S1B1E1,近年来由于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回流。但聚落老龄化还在进一步加剧,而人口流动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这也是研究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外部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户的人口年龄构成影响着农户的行为决策、经济重心以及居民点的演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居住区位的选择和居民点迁移行为的认识不同,所以研究区的人口结构的变化势必影响居民点的布局。  (2)在研究区总样本量117户农户中,牧业主导型农户占到67%;从居民点—草地的布局情况来看,多数农户依草场而居,对草场的依赖性较强;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在1989~2013年期间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以草场为主的格局一直未变。由于受到内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研究区内部存在差异,但总的来看,牧业生产依然是研究区生产结构的主导产业,草场是农民生产活动的中心,也是吸引研究区居民点迁移的外部诱惑,是居民点迁移的重要动力源,研究区农户居民点对草场的依赖性较强,农户为减少往返时间、减少体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多数农户依草场而居。  (3)研究区内部公共基础配套设施缺乏,农民生产生活资料全部来自于盐池县城,农民的生活生产成本偏高;由于居民点演化受到自然、经济、人文、政策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农民的居住区选择是在非均质、非静态的空间里进行,其中年龄结构、收入结构、政策方针、邻里关系等因素与农户居民点演化显著相关。研究区内部居民点布局演化存在差异化,杨寨子村在1989-2013年期间,研究区居民点的分布格局呈现出从集中到逐步分散的演化趋势,并伴有废弃居民点的出现。在这个过程中,居民点的演变受到政府政策、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的综合影响,在1989-1999年期间,经济结构、人口结构是影响研究区居民点演化的主要因素,在1999-2013年期间,居民点的演化则受到经济结构、人口结构、政府政策的综合影响。北王圈村、南王圈村、皖记沟村、李寨子村在此期间,居民点格局未发生明显改变,但是也出现了废弃居民点增多的现象。
其他文献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近年来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相继开展了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评估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柳州市气象灾害种类繁多,随着气象灾害发生频率的逐
当前矿区基建项目的建设是整个矿区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基建物资采购的管理是我们物资工作者应探索的重要课题,它将是矿区基建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河北平原光热充足、土层深厚,非常适合冬小麦生长,是冬小麦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但河北麦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水严重不足,气候诸要素时、空变化大,而冬小麦作物生长期长,耗水量大,尤其是冬小麦生长的冬春季节,温度和降水年际间变化剧烈,造成冬小麦产量的显著波动。本文引入产量差距的概念,即各水平生产潜力与实际产量之间的差异,来反映冬小麦产量对当地最大生产潜力利用的受限制程度。首先以河北省栾城县为深入分析
玛雅雪山(4447m)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纬度上连接天山、祁连山、太白山和长白山、日本山脉,经度上连接横断山脉以及阿尔泰山和西伯利亚,是探讨冰川发育的气候和耦合机制的理想
土地作为稀缺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是重要的生产资料。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土地的矛盾日趋尖锐,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人口的不
降水可在森林土壤大孔隙中形成优先流,这一过程是森林调蓄径流和保持水土的主要方式。垂直分异显著的山地林区,各垂直带内森林土壤的空间异质性表现突出,在野外实验的基础上
新课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动态信息的交流,这样的定位在一定的基础上强调了学生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英语作为语言实践课,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参与状况对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学质量是能产生直接影响的。那怎样才能在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参与课堂教学呢?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下面简单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