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欠发达地区乡村干部素质建设研究

来源 :浙江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对“三农”问题的持续关注,特别是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治理视角的研究得到普遍的高度重视。乡村是我国农民、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乡村干部作为乡村地区发展实际的领导组织者,其素质是乡村振兴实现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乡村振兴实施的质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及扶贫攻坚战的加快进行,国家将更多的惠农利农政策下沉乡村,但是,欠发达地区乡村没有显现出足够的政策实效,滋生出乡村干部一些不良消极的现象。欠发达地区乡村干部素质较低没有伴随改革转型及时调整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亦未能及时发展出与新形势乡村社会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与行动逻辑,在剧烈的乡村社会变迁中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导致对乡村振兴的动力、能力以及活力的严重不足,从而使乡村不能真正有效对接、整合利用国家资源振兴发展,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本文的基本研究旨趣在于:根据乡村干部素质建设的理论研究,将乡村振兴与乡村干部队伍素质提升联系起来,把握欠发达地区乡村干部素质发展的样态及逻辑,有助于乡村振兴向纵深和高层次发展。具体体现为以下四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阐明了对欠发达地区乡村干部素质建设进行研究的背景和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同时,对研究的主要概念“欠发达地区”及“乡村干部素质”做了内涵界定,并在对关于“干部”的三组相似概念的比较中,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关键概念要素和核心内容,明晰了欠发达地区乡村干部素质建设的特殊性和必要性。然后梳理与把握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资料,熟悉了至今以来关于乡村干部素质建设的学术理论研究逻辑与内容。最后,阐明了研究的方法及研究内容的重点、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主要从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法律、治理等角度,阐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欠发达地区乡村干部所需要建设的素质构成内容,明确了乡村振兴中对欠发达地区乡村干部素质建设的需要具备的一些相关素质,以及欠发达地区乡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第三章首先主要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欠发达地区乡村干部队伍素质的基本现状表征和实践场景。一方面,对新时代以来当前欠发达地区乡村干部素质建设已经发生的改变、所取得的成就做出总结;另一方面,表述了当前欠发达地区乡村干部素质建设的现实困境,列出当前欠发达地区乡村干部素质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些阻碍因素。然后从国家整体角度和乡村自身环境条件,对这些问题背后生成和蔓延的原因做出了探析,探究其素质较低困境、欠发达地区乡村发展滞后等背后的深层次生成机理。第四章主要根据欠发达地区乡村干部素质存在的困境,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欠发达地区乡村干部素质建设的路径选择。从国家、乡村、社会、法律等多元层面构想出解决困境及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本规制策略,探讨新时代欠发达地区乡村干部素质建设的具体路径和发展方向。不仅需要健全和完善欠发达地区乡村干部素质建设的有效机制,给予宏观治理、支持和保障等,也需要欠发达地区乡村干部自身努力,增强素质建设的意识,在与群众、相关组织等多元互动、学习交流中增强自身素质,并在过程中增强素质建设的魄力与胆识,与多元主体协同配合提升素质,共同致力于乡村振兴。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民生不断得到改善,但与此同时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我国还有一定规模的人口处在贫困状态,亟待扶贫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直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因此减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国的减贫事业仍面临着挑战。尽管总体上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降低到了1.7%,但依然还有1000多万的贫困人口没有摆脱绝对贫困,深度贫困地区、特殊贫困群体问题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现代教育目标的需要,是学生各项能力综合发展的保证,是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以“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为目标,以英语学习策略,特别是元认知策略
工程变更管理是监理日常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变更工作控制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工程投资和工程进度三大监理目标的顺利实现.监理工程师应结合工程实
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对大学生价值观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试从学校教育的视角就如何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提出几种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