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家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消费需求下降,同时人力成本、资源成本上升,造成了企业盈利空间小的困境。而有效控制成本费用水平是提升绩效的关键。要做到科学合理的投入资源、削减成本,做好成本费用的管控工作,首先要正确的了解成本性态。有关成本粘性的研究成果挑战了传统成本性态理论,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成本变动情况。创业板公司大多处在发展初期,规模小,内部管理制度还未健全,高成长性和高风险性并存,业绩波动大。制造业属于固定资产推动型产业,在业务量发生变动时,成本费用较难调整,可能存在较高的成本粘性。选择创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研究成本粘性与企业绩效的互动关系可以完善成本性态理论进一步丰富成本粘性的理论体系,还可以为企业的成本管控、业绩提升提供一些建议。本文在研究开展过程中,行业层面上,运用了ABJ模型实证了创业板制造业成本粘性的存在性问题;微观层面上,运用WEISS模型计算了各公司成本粘性值作为变量进行回归。文章从财务角度和公司治理角度分析了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效率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从调整成本、机会主义、管理者特征三个角度分析了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并运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了变量的筛选,分别建立了单方程模型。同时还阐述了成本粘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互影响,而研究变量之间简单因果关系问题的单方程模型存在局限性,对最小二乘法前提假设的检验也表明OLS估计方法不再适用,互动关系研究应借助联立方程解决,hausman检验结果也证实了联立方程的必要性。本文还在联立方程中加入了成本粘性与企业绩效的滞后期变量以剔除变量自身的影响,选择系统估计法——矩估计法GMM进行回归,并比较分析了单方程模型与联立方程模型的回归结果。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创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成本粘性,成本粘性与企业绩效之间呈负向互动关系,成本粘性越小,说明企业的资源调整更灵活,对市场变动的反应迅速,企业绩效越好;同时企业绩效的实现对成本管控、资源调整提出了要求,从而导致较低的成本粘性。最后,基于实证结果和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层激励机制,弱化委托代理问题;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决策科学性;调整企业资产结构,加快资产周转的对策建议,以期改善成本粘性,提升企业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