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ndsat TM数据的皖东南圩田结构特征与开发驱动因素分析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sem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圩田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水利田,是中国古代先民改造自然、发展生产的杰作。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集中在江苏西南部、安徽南部和浙江西北部,是该地区土地利用的重要形式。在特有的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下,本区圩田呈现出一定的结构特征。前人对圩田的研究一直是从历史学、水利学、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圩田形成的背景、社会等因素。本研究从遥感宏观的角度,利用陆地卫星Landsat TM数据,通过典型地物的光谱分析,采用谱间关系法与阈值法两种方法进行圩田结构信息提取实验,发现该区圩田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特征,反映不同的功能作用:①田字型图型结构圩田具有防御、灌溉、交通综合功能;②多边形图型结构圩田具有空间扩展功能;③羽状水网图型结构圩田具有对洪水的良好缓冲保护功能;④机械化集约化的直条块状图型结构圩田。对圩田时代——面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圩田开发具有与区域环境变化相关联的阶段性特征,形成三国、宋、近现代的三个高峰时期,从而提出本区圩田开发的主要驱动因素:①芜湖古聚落军事功能的突出与增强是实现本区开发第一次飞跃的原动力;②西晋末年开始的北方人口向南方的持续迁移为本区的第二次飞跃奠定必要的基础;③宋代农业经济技术的大发展实现本区第二次飞跃;④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下本区的第三次飞跃。通过遥感图象处理的研究,表明对狭窄沟渠及水体与堤坝形成的混合像元的结构信息提取是圩田结构信息提取成功的关键。谱间关系法可以精确的提取水体信息,由于水体的混合像元不易与其它地物区分,所以无法合理的处理混合像元;阈值法中发现在第五波段,水体阈值的一定离散范围内的混合像元主要表现为圩田水网与圩田堤坝的组合,但易多提居民地信息。通过对阈值法提取信息的二值图像与
其他文献
<正>中国话剧是在西方戏剧的直接影响下诞生的,又在西方戏剧潮流的影响下发生、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80年代,中国话剧史上出现过两次西方戏剧来华高潮。尽管这两次高潮在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抑制机理,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和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暴于盐渍条件下时间的长短,都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盐分的抑制机理也有差异。关于库拉索
2004年,扬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提出沿河开发规划,根据这个规划,到2010年,沿河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扬州里下河区域是沿河开发区域的主体,是我国农
地理条件、种族生存竞争及文化发展的差异造就了东方人与西方人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不同思维操作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同。现实生活中,人在遭受抑郁、焦虑、孤独等情绪
e-Science时代,科学数据驱动着科研的发展与创新,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监管将有效促进科学数据的交流共享与再利用。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承担起数据监管的责
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BIM技术对于钢结构建设项目能够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控制和管理。BIM模型高度集成了规划、设计、算量到施工、后期运营维护
视觉,即视知觉的过程,并非简单的物理过程,而是复杂的心理过程。书籍装帧设计除了视觉美感和意义传达外,还与人的视觉心理存在互动。文章从书籍设计的色彩、形态及材料三方面
<正>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运用了"三件大事、三大成就"、"三代核心"和"两大成果"等精辟论述,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了党和人民创造的宝
精密播种是一项技术性强、标准高的田间作业,又是一项效益上显著、生产上实用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是近年来农业部大力推广“节本增效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排种器
城市土壤作为城市环境中重金属的主要蓄积库,反映了城市环境受重金属污染状况。随着城市发展,环境压力增大,加强对城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研究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为此,在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