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SB2.0的虚拟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jack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设计工作来源于西安市科委科研攻关项目“基于USB接口的虚拟化系统研究”。虚拟仪器技术是用户自定义的基于PC技术的测试和测量解决方案,具有性能高、扩展性强、开发时间少,以及出色的集成功能。论文把USB接口、虚拟仪器和DDS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系统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时序设计和DDS算法分析,设计实现了基于USB2.0总线的虚拟信号发生器。本文系统的分析了USB2.0接口的工作原理以及DDS技术的的基本原理,为虚拟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实现提供了理论指导。论文在分析信号发生器的
其他文献
由于天然大地电磁信号本身微弱且频带范围宽,极易受到噪声污染。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各类因素造成的人文电磁干扰日益严重,导致野外采集的大地电磁数据呈现典型的近源效应。
随着国家在集成电路制造和设计领域的不断投入以及集成电路EDA工具的不断完善,我国集成电路设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先后涌现出“龙芯”等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处理器芯片
本文从CCD工作原理入手,对CCD相机电子电路部分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了CCD相机的硬件电路。采用美国仙童公司生产的CCD191芯片作为成像器件,分析了其驱动电路要求,在比较几种实现方法的基础上,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了CCD的驱动时序,并设计了电平转换电路。分析研究了CCD输出信号的噪声成分和相应的抑制方法,针对已有的相关双采样电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技术双采样的方法来降低信号噪声。为C
倍半萜内酯是菊科植物的特征化合物和主要药效成分,具有显著的生物学和药理学活性,如抗癌和抗痢疾作用等。起源于GermacreneAacid(GAA)碳骨架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根据其内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