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托举准备动作的技术分析

来源 :广州体育大学 广州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q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花样游泳托举准备动作进行研究,找到影响花样游泳托举准备动作的指标因素。选取三名健将级的花样游泳运动员,分析他们的三组托举准备动作的重心及各关节的变化规律,探索不同水下队形组合动作的特点和提高运动员托举准备动作的方法,为提高我省花样游泳托举技术水平,解决我省当下花样游泳托举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  1、对选取的三组托举准备动作的运动学研究分析中,无论是位移、(角)速度、加速度、角度等运动学参数指标在 X、Y空间里显示出规律性的变化,变化曲线成波浪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对称性。说明运动员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动作变化发展符合整体技术的用力方式,这对提高动作的完成质量有决定性影响。  2、从重心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参数指标中可以明确的显示出,媛 X、巧 X、姜 X运动员在出手发力的同步上欠缺默契程度。三名运动员在动作技术的配合时机上,同步性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巧X运动员的稳定性较高,媛X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能力的较好。可以看出,三名运动员在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教练员应加强队员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3、从各关节角度、角速度的参数指标数据来看,三名运动员的肩、髋角在动作技术完成中变化幅度较小,而膝角变化相对较大,两脚差值在60°至90°。显示出,对控制运动员自身稳定性来讲,左右脚交替的踩水技术更适用于花泳托举准备动作的准备期,而对运动员出手爆发力效果看,同时踩水技术更适用于花泳托举准备动作的出手发力时。  4、从整体数据指标显示,当前我省在二托一托一、三托一的托举准备动作上技术水平较高,相对比上下三托一托举准备动作中运动员自身的技术掌握与配合的同步性能力相对较低。  5、二维运动学的量化分析可以对广东省花样游泳的各个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提供最切实可靠、更为客观的数据,从而其应用该渗透于运动员选材、训练技术的改进等实践领域中,对提高我省花样游泳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难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也对促进广东省竞技花样游泳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为此建议:  1、教练员要在平时训练中,多加注重运动员对每个以及每组动作技术变化的理解,充分把握用力方式的时机、大小、方位、速度以及肌肉感觉等。增强运动员对动作技术的意识能力与本体感受和记忆,进而促进每个动作完成的质量。  2、在训练中要针对性地加强个别运动员稳定性与速度能力的练习,要让运动员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取长补短。首要加强陆上的体能训练,要知道体能是控制力的基础,控制力是技能的保证,训练中要以有氧代谢作为体能训练的基础,其次才能在水中获得好的控制能力去达到技能的完美发挥。运动员在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加强运动员团队配合上的同步性训练,要强调合力“节奏”的训练方法,使队伍的整体能力水平得到提高。  3、因两脚交替式的踩水技术,对运动员完成托举准备动作的稳定性较高。而同时踩水技术,对运动员发力时的爆发力效果较好。因此,教练员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加强让运动员采用两者结合的踩水方式练习,让运动员更熟练、默契、稳定的掌握好两种踩水技术的转换以及配合时机,进而促进整体动作技术完成的质量。  4、相对比,上下三托一的托举准备动作在数据指标中反映出来的完成效果较差。在比赛中,不建议采取这一托举准备动作组合。  5、积累二、三维量化数据,建立广东省竞技花样游泳数字化二、三维计算机模拟数据库,揭示技术特征并提取相对合理有效的技术参数,促进二、三维运动学测试分析法在我省竞技花样游泳研究领域中的大范围运用,进而得以满足动作技术创新与预防运动损伤的需要,为提高广东省竞技花样游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2010年广州亚运会新建了12个比赛场馆,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圆满落幕后,如何利用好亚运遗产,尤其是利用好亚运场馆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体育场馆赛后利用是世界性难题,亚运场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不同后跟弧度对人体在跑步时下肢动作生物力学特征、鞋的稳定性和缓冲性以及人的主观感受的影响。旨在为优化运动鞋后跟设计,为开发不同需求的鞋
目的:通过对比穿加压设计举重服、普通举重服和普通举重服佩戴腰带,来证明加压举重服能否在不违反比赛规则的前提下来增强脊柱稳定性、提高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输出以及力量恢复
柔道、摔跤一类的运动随着体育赛事越发密集,运动的对抗性越来越强,运动员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妨碍运动员运动能力和运动生涯的严重运动损伤之一。如何恢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