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土地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最根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其他生产要素都不能相比的。土地制度作为对土地的归属、管理和使用方面的规定,它也是国家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而且还是恢复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土地制度研究是农业经济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密切相关,进而也影响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稳步发展。目前,土地问题可以说仍然是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土地问题的主要内容就是农村土地制度。一直以来政府都在力图稳定这种土地承包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却一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些变化主要是农民和集体,国家(政府)的相互竞争的利益。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而要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就得对当前的土地制度进行修缮。新中国成立后,本着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宗旨,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党在不同时期制定实施了不同的土地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土地制度由建国时的土地农民私人所有转变为土地集体所有,然后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实施对土地流转制度。希望给我国农村又带来了新的变化,并最终让全国人民共同富裕。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梳理和研究,不但让我们对它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从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和启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需要我们做到: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坚持依法治农,提高农业工作制度化水平,同时还需要我们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健全土地流转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