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多。某些公共设施的兴建在让全社会受益的同时将成本集中到了某一区域,由此引起区域内居民的反抗。风险社会下,居民的风险意识被无限放大,再加上媒体舆论的催化作用,最终因传统行政体制反应缓慢而直接导致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发生。当前,我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主体虽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治理过程仍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主,各参与主体地位显著地不平等。基于此,本文在理清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近十年来我国爆发的邻避型群体事件入手,总结了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概况及未来发展态势。通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网络结构及节点位置进行测度,发现现有治理网络中存在主体角色定位不准,主体间尚未建立紧密的联系等问题,并从治理过程角度出发进一步归纳出当前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协同治理网络的概念。通过分析网络的生成基础、构建原则以及各节点在网络中的角色以及其相互关系,最终构建出静态的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协同治理网络。同时,从风险治理、决策参与以及利益协调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保障协同治理网络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