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协同治理网络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iche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多。某些公共设施的兴建在让全社会受益的同时将成本集中到了某一区域,由此引起区域内居民的反抗。风险社会下,居民的风险意识被无限放大,再加上媒体舆论的催化作用,最终因传统行政体制反应缓慢而直接导致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发生。当前,我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主体虽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治理过程仍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主,各参与主体地位显著地不平等。基于此,本文在理清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近十年来我国爆发的邻避型群体事件入手,总结了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概况及未来发展态势。通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网络结构及节点位置进行测度,发现现有治理网络中存在主体角色定位不准,主体间尚未建立紧密的联系等问题,并从治理过程角度出发进一步归纳出当前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协同治理网络的概念。通过分析网络的生成基础、构建原则以及各节点在网络中的角色以及其相互关系,最终构建出静态的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协同治理网络。同时,从风险治理、决策参与以及利益协调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保障协同治理网络健康运行。
其他文献
分析了高桩码头转角区域构件破损的形态,简单阐述了转角码头土体位移变化结果,将破损形态和土体位移观测结果结合起来分析了造成构件破损的原因,从而揭示了高桩码头转角区域构件
印刷和打印技术作为人类信息记录、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方式,以平面图文信息的形式,为记录和传播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面对信息量巨大的三维世界时,二维平面信息的记录与
通过对渔尔沟水源地地下水动态资料的分析得出,渔尔沟水源地在持续开采地下水由小到大的过程中,其后的地下水埋深保持稳定在13m上下,水源地单位地下水开采量为597.3×10^4m^3
中国作为世界三大酒文化的古国之一,其酒文化源远流长。自周代形成至今,历经千百年来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现今仍以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格和最大的销量而驰名世界,并以其悠久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