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为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 Linn.)分布极为广泛的乔木树种,也是我国暖温带海拔1600m以下地区重地带性植被的主要组成树种。本文通过对栓皮栎地理分布的研究,确定了研究栓皮栎天然类型的地理区域;应用数值分类学原理,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秦巴山区和黄龙山区的栓皮栎天然类型进行划分;确定了陕西省不同地区30年左右栓皮栎优树选择的标准和方法,并选出了适宜不同地区生长的优树49株;采用同工酶技术,通过对POD、GDH、EST、ADH等4个酶系统的检测,研究栓皮栎天然群体遗传变异水平和不同栓皮栎天然类型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1)栓皮栎在我国分布广泛,秦巴山区是其分布中心之一,黄龙山区是其分布的边缘地带,选取秦巴山区和黄龙山区作为研究栓皮栎的地域范围,具有很高的代表性。(2)栓皮栎天然类型可划分为长柄厚皮型、短柄厚皮型、长柄薄皮型和短柄薄皮型4个类型。(3)栓皮栎优树选择应采用小样地法,各地区选择标准不同。在巴山北坡30a左右的栓皮栎林分中进行选优时,以预选树为中心,以20m为半径设置样圆,分别计算出预选树和平均木胸径、树高、栓皮厚度的差与平均木的比值mD、mH、mT,若mD≥35%,mH≥25%,mT≥130%,且此树又符合质量性状标准时,则认为预选树为优树。在秦岭北坡30a左右的栓皮栎林分中进行选优时,以预选树为中心,以20m为半径设置样圆,分别计算预选树和平均木胸径、树高、栓皮厚度的差与平均木的比值mD、mH、mT,若mD≥40%,mH≥30%,mT≥140%,且此树又符合质量性状标准时,则认为预选树为优树。在黄龙山区30a左右的栓皮栎林分中进行选优时,以预选树为中心,以20m为半径设置样圆,分别计算预选树和平均木胸径、树高、栓皮厚度的差与平均木的比值mD、mH、mT,若mD≥30%,mH≥20%,mT≥120%,且此树又符合质量性状标准时,则认为预选树为优树。(4)共选出栓皮栎优树49株,其中巴山北坡15株(平利8株,宁强7株),秦岭北坡24株(南五台10株,楼观台14株),黄龙山区10株。(5)栓皮栎天然群体具有较高的变异水平,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5%,等位基因平均数为2.708,平均期望杂合率0.388;群体间有一定程度的分化,但大部分变异存在于群体内,群体间仅占4.9%。(6)不同类型栓皮栎的POD、MDH、EST、ADH同工酶谱型差异较大。在EST-A位点上长柄厚皮型和短柄厚皮型酶活性比长柄薄皮型和短柄薄皮型酶活性强,可以将EST-A位点上酶活性的强弱作为区分厚皮型与薄皮型的辅助依据。MDH-A1活性强,颜色较深,长柄厚皮型和短柄厚皮型迁移率较近(分别为0.375、0.385),长柄薄皮型和短柄薄皮型迁移率较近(分别为0.422、0.427),可以将MDH-A1作为区分长柄型和短柄型的辅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