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水稻田土壤甲烷排放对添加外源有机碳的响应及机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sij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文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以外源有机碳直接淹水为参照,研究模拟稻田土壤淹水条件下添加外源有机碳(猪粪、鸡粪和稻草)的CH4排放差异,并利用高锰酸钾氧化法进行易氧化有机碳分组,研究其CH4排放与易氧化有机碳组分之间的动态相关性,旨在明确添加外源有机碳对稻田土壤CH4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外源有机碳加土淹水培养显著增加CH4排放量。其中,土+稻草处理CH4排放总量比土+鸡粪和土+猪粪处理分别增加了60.70%(P<0.01)和86.97%(P<0.01),各处理CH4排放主要集中在培养的前31天。(2)单纯3种外源有机碳以CH4形式排放的碳量占其总有机碳量的比例(CH4排放系数)为1.23%-3.75%,土壤单独淹水的CH4排放系数更小,仅为0.09%。(3)添加外源有机碳后,土壤Eh与CH4排放呈负相关,土壤温度与CH4排放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pH值的变化对CH4排放的影响不显著。(4)稻田土壤氧化态有机碳中,仅AOC3.33和AOC16.7-3.33在大部分监测时间点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且分别于CH4排放通量关联性密切。对CH4排放通量和其影响因素之间进行逐步回归表明,土壤温度和易氧化有机碳AOC3.33是影响CH4排放通量的主要因素,其中AOC3.33对CH4排放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强。(5)总体结论:外源有机碳显著促进稻田土壤CH4排放,易氧化有机碳中的AOC3.33有机碳在淹水还原条件下的分解转化是影响CH4排放的关键,外源有机碳中AOC3.33含量可作为指示CH4排放的特征指标。图11幅,表14个,参考文献123篇
其他文献
本课题组利用SG遗传图谱和282个单株的SG-DH(Sollux/Gaoyou)群体对甘蓝型油菜的所有的19条染色体进行含油量和千粒重QTL的初定位。初定位的结果表明,在A1连锁群上发现了一个含
学位
肿瘤淋巴细胞浸润(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是预测免疫治疗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病理指征。研究表明,炎性组织内CD8+T淋巴细胞浸润与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