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使得居民出行需求得到大幅度的释放,这对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居民出行分布在空间上表现为越来越远,在时间上表现为越来越晚。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夜间公交服务缺乏或者仅仅将部分线路在时间上做适当的延长,缺乏科学合理的调度策略,导致夜间公交服务水平较低,降低了公交出行的吸引程度。因此,研究新型夜间公交运营方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国内外对需求响应式公交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夜间柔性公交调度研究。本文从夜间柔性公交系统分析着手,结合目前国内夜间公交开展情况,提出夜间柔性公交的概念及开展的必要性。与传统公交对比分析,得出柔性公交开行的特点及优势,提出夜间公交开行需求响应式运营模式。结合城市路网结构以及城市功能布局,确定柔性公交服务区域的形状。进一步分析柔性公交发车间隔、交通出行需求密度等关键因素,确定服务区域的大小。在此基础上,明确柔性公交车辆类型的选择以及车辆运行条件。并根据柔性公交调度系统的组成要素,设计相应的调度运营流程。以发车时间为分界,将柔性公交调度分为发车前及发车后两阶段调度方案。第一阶段为静态调度,根据固定站点、预约站点及上一班车未响应的站点信息,确定公交初始行驶路径;第二阶段为动态调度,在第一阶段形成的初始行驶路径基础上,实时响应动态需求乘客,更新车辆行驶路径。构建公交运营成本、运营收入、乘客出行时间成本以及未响应的惩罚费用多目标函数,设计相应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两阶段最优行驶路径。最后,以成都市某条公交线路开行夜间柔性公交,设计实验仿真,与常规公交、单车服务夜间柔性公交结果对比分析,验证双车服务模型调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