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的个性物质及其文化现象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19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学的地位跌入低谷、市场全面萎缩、发展前景堪忧的情况下,《萌芽》在低潮中不断寻求出路,经历了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改革和1996年的改版,之后在1998年策划了“新概念”作文大赛,成功突围,寻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虽然现在期刊市场竞争激烈,但独树一帜的《萌芽》仍以其特有的魅力傲立于青年文学期刊之林,个中蕴义很值得细细品味。本文拟在梳理、阐释《萌芽》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选取1990年代以来的《萌芽》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个性特质,较为深入地探讨《萌芽》所折射的文化现象和文学现象,探究其成功之道,以期对文学期刊的生存发展有所启发。   全文共分为4个部分:一、绪论,简述对《萌芽》的研究现状、研究因为及研究目标。二、对《萌芽》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阐释,简述其从创刊到现在的办刊经历。三、《萌芽》杂志的个性特质分析,这是本文的重点,列举了其具有代表性的方面,集中分析《萌芽》较之同类期刊的发展优势和办刊特质,探究其个性特点。四、《萌芽》杂志所折射的文化现象研究,如“80后”写作现象和新生代阅读现象等,并由这些现象管窥其所凸现的期刊文化,分析探究其所指涉的社会文化心理或社会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在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具有重要作用,而向公众告知信息则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最基本功能。在对新闻的定义中,“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开宗明义的点明了媒介
2009年在各地均获收视冠军的电视剧《蜗居》迅速掀起了一股热潮,显然,其走红的意义已经突破了作品本身,而演变为了一个折射“民生热点”的社会文化现象。一部没有大明星和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