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V得/不C”结构与对外汉语教学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1次 | 上传用户:andyvssam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 得/不 C”结构历来被看作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目前的研究对“V 得/不 C”结构的看法并不一致,这种情况对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是很不利的。因此,本文以 2002 年的《北京晚报》和《北京日报》五千多万字的电子版文字材料作为研究的语料库,利用计算机将所有的含“V 得/不 C”搭配形式的句子提取出来,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来对“V 得/不 C”结构进行一个全面的研究。 本文注重从句法、语义、语用三平面出发来对“V 得/不 C”结构进行考察,并用两个“三角”的视角,来重新审视“V 得/不 C”结构。在句法平面,我们着重考察了“V”和“C”的特征和动词的配价对“VC”进入“V 得/不 C”结构的影响,以及“V 得/不 C”结构的层次划分。在语义平面,我们从“有意、无意范畴”出发来区分了“V 得/不 C”结构和能性助词结构的区别;并且指出“愿而不能”不是“V 不 C”的基本语义,它还有语境派生出来的其他意义;“V”和“C”进入“V 得/不 C”结构具有一定的语义互选性。在语用方面,我们对“V得/不 C”结构出现的语境进行了一个客观的描述。 在对“V 得/不 C”结构进行深入地探讨以后,我们选择了目前比较通行的五种对外汉语教材进行考察研究,指出教材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方面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文章对煤气站装置改进前后进行了(火用)分析,论述其余热的利用价值及提出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措施--预热回收装置,并提出了以热管废热锅炉为核心的煤气站节能技术改造.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这短暂的一瞬在历史的轨道上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反法西斯战争赋予文学庄严、神圣、峻急的使命,要求作家去表现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