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是针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一种测量,其具体包括货币政策的实施对产业本身及旗下(所属)行业所引致的产出效应与价格效应两方面,通过对于这些效应的考证来用以检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农业一直属于国民经济构成的基础,是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一直以来关于宏观经济政策下的农业产业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政政策方面,而将货币政策做为研究切入点则相对较少。本文将借鉴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立足于农业及旗下行业为研究样本,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展开对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分析。论文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并介绍了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交待了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分析和阐述了几类重要的货币传导机制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针对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研究现状。其次着重交待了在研究时间段内(2002-2008)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情况,以及主要从产值与价格水平两个方面对同时期内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描述,并介绍了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所存在的现实问题。随后,基于农业为实证研究样本,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产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立足于三个VAR系统模型,对货币供给量,农业总体产出和价格水平指标,以及农业分支行业产出和价格水平指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通过运用短期的因果检验,考察货币政策与农业总产出和价格之间的相互联系;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获悉货币政策的冲击对于农业总体及样本行业产值和价格变动的具体影响;并立足于方差分析,以此全面了解各个指标变动的主要构成来源;通过EGARCH模型,来验证货币政策产业效应在具体方向上所存在的非对称性。通过实证研究认为,针对于农业的货币政策产业效应并不显著,同时在产出效应方面并不存在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而在价格效应方面存在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文章最后对实证分析予以了解释和评价,提交了文章的相关结论,并针对最终的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设想与展望,包括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适当放宽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管制;逐步放开农村金融市场利率和开辟更广阔的融资领域;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货币传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