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lesl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帮助青年大学生网络用户培养健康的网络使用心理和行为,有效的避免“网络成瘾”问题的出现,使网络成为促进大学生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工具,是网络时代心理学研究者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深刻的揭示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将从大学生的个体心理需要与网络特点相结合入手,揭示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的内在结构和特点,并以网络使用动机作为研究变量,探讨其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旨在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动机和行为,有效预防网络成瘾。 本研究通过回顾了已往有关网络成瘾和网络使用动机的大量研究,并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探讨了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的结构。通过理论探索、参考已有网络使用动机测量工具和实证调查,本研究系统的建构出了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结构的 6 因子测量模型并编制相应的测量工具。这六因子分别为即虚拟成就动机、自我展示动机、休闲娱乐动机、学习求知、心理宣泄动机、交友联络动机。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问卷具有很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727-0.863,重测信度为0.799-0.866。 本研究进一步运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调查问卷”和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考察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和网络成瘾倾向的特点和关系。在不同的网络使用动机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专业、年级和网络使用时间上的差异。在网络成瘾倾向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性别、专业和网络使用时间上的差异。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使用的虚拟成就、自我展示、休闲娱乐、心理宣泄、交友联络五个动机与网络成瘾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性别变量、上网时间变量、虚拟成就动机和心理宣泄动机对网络成瘾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最后在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本研究的结论,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者、教育及心理工作者提出几点建议。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对思维及思维分类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疏理和总结,着重讨论了思维模式分类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了中小学教师思维模式的状况。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整
随着翻转课堂、慕课等概念的普及,微课程作为其重要的资源载体受到了教育研究者的重视,逐步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微课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和传输方便,它适应了“微时代
协同创新作为破解经济和社会发展瓶颈的国家重要战略,在推动国家经济结构整体转型升级上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协同创新成为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
孤独症是一种起源于婴幼儿早期的严重发育障碍,其核心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及重复刻板行为等。早期教育训练和行为干预是治疗的关键,越早发现,越早干预,预后效果越好。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