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纤维/二氧化硅油水分离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纺织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eer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污染问题在人类社会飞速前进的过程中已不容忽视。作为水污染的一种,油污染具有严重破坏性,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高效、便捷的膜分离技术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油水分离领域。但是,现今大多数油水分离膜的制备方法仍存在成本高、工艺步骤复杂等诸多问题,因而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因此,能够简化油水分离膜的制备工艺,降低其成本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亲水疏油性SiO2纳米粒子制备油水分离复合膜。通过添加亲水性的PVA-co-PE纳米纤维来提高SiO2纳米粒子的成膜性能。研究了PVA-co-PE纳米纤维/SiO2悬浮液的组成及制备工艺对涂层成膜性的影响,然后将此涂层涂覆在基材表面,利用SEM、接触角测量仪研究了PVA-co-PE纳米纤维添加量、涂层方式、基材目数、克重等对PVA-co-PE纳米纤维/SiO2复合膜微观形貌、亲水性、亲油性、水下疏油性和分离速率的影响。将有机试剂、各类油和去离子水染色后配制成油水混合物,研究了重力驱动下复合膜对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效果;利用重量法测量了重力驱动下复合膜的油水分离分离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当PVA-co-PE纳米纤维添加量为50%时,复合膜的亲水性最好,水下的油接触角达140°左右。当基底目数为150目、克重为11GSM时,复合膜的分离速率最大;此时的复合膜能对多种油水混合物进行有效的分离,分离效率达94%以上。为了拓展油水分离复合膜的应用领域,采用PVA-co-PE纳米纤维膜为基底,将PVA-co-PE纳米纤维/SiO2涂覆在基底表面制备出能够在压力驱动下分离油水乳液的复合膜。利用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接触角测量仪、光学显微镜、总有机碳分析仪研究了不同压力以及重复使用次数对PVA-co-PE纳米纤维/SiO2复合膜微观形貌、亲水性、分离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能够施加在复合膜上的压力范围为0.025-0.07 MPa;在此压力范围内,复合膜能对稳定的油水乳液进行有效分离,分离效率高达99%以上。在0.025-0.07 MPa压力范围内,膜的通量会随着压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在多次重复使用后会降低。
其他文献
一、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一)Krashen的“输入假设”0nput hypothesis)。Krashen(1982)的“输人假设”是监察模式五种假设之核心。在此假设中,Krashen指出人们习得语言的方
在哈贝马斯的理论中,现代性与理性是分不开的现代性计划的进行就意味着理性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的展开。但哈贝马斯所说的理性不同于启蒙运动思想家们所想象的“我思故我在”式
现代物流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物流诚信不仅关乎消费者的财产安全,而且影响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物流服务诚信的保障已成为重要的民生、经济、政治议题,
随着多电飞机、全电飞机的高速发展,三级式航空无刷同步电机因兼顾高功率密度及功率因数可调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由于三级式电机中主发电机的凸极特性,转子磁场位置的变化会
长期以莱我国本科教育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普遍欠缺,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质量要求有较大差距。文章主要探讨如何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
目的建立伊立替康中甲醇、丙酮、异丙醇、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残留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并用该法测定样品中的有机溶剂残留量。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M624(6
CouchDB是NoSQL的代表之一,它是一个开源的面向文档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以JSON作为数据格式的REST接口进行操作,并可以通过视图来操纵文档的组织和呈现。
在生产线上通过不添加或添加葡聚糖酶,营造高葡聚糖浓度环境和低葡聚糖浓度环境。利用葡聚糖单克隆抗体试剂盒测定葡聚糖含量,并统计两试验期各生产和成品质量指标变化情况,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速明显放缓,而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贸易模式则发展迅猛,正逐步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引擎。但是,在实际贸易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