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青少年人群中包含着一类特殊人群-职校生(职业学校学生),本研究旨在了解安徽省职校生网络成瘾和社会支持的现况,分析影响职校生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探讨职校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在该人群开展网络成瘾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安徽省五个城市(滁州、阜阳、巢湖、铜陵和安庆)的职业技术学校作为研究现场,在每一所学校整群抽取研究对象,在班主任的配合下,由参加过正式培训的调查员入班级说明调查目的后,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成瘾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等。数据库的建立运用EpiData3.1软件,数据的统计分析运用SPSS16.0软件。结果10158份有效调查问卷最终被收回。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10.4%(1059/10158),其中,中度网络成瘾率为10.2%(1038/10158),重度网络成瘾率为0.2%(21/10158)。调查对象中男性4716人(46.4%),女性5442人(53.6%);平均年龄为(18.50±1.38)岁;生源地分布,6284人(61.9%)来自农村,2731人(26.9%)来自城镇,1143人(11.3%)来自城市;2487人(24.5%)是独生子女,7671人(75.5%)非独生子女。调查对象中,社会支持总量表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三个分量表的平均得分,网络成瘾组(54.59±13.68,15.29±4.61,20.81±5.41,19.73±5.45)得分均低于非网络成瘾组(59.65±13.32,17.34±4.45,22.43±5.16,19.87±5.42)得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结果显示:男性、家庭人均年收入高、父子关系一般、网络游戏、游戏时间比(游戏时间/上网时间)高、受到网络欺凌、饮酒、有自杀意念、有社交焦虑、抑郁、有睡眠障碍可能是职校生网络成瘾危险因素;父母管束一般、学习时间比(学习时间/上网时间)高、主观支持高可能是保护因素。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修读专业、家庭结构类型、父母文化程度、学习成绩、母子关系、体育锻炼、上网途径、吸烟等变量与职校生网络成瘾间均没有发现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相关性分析显示,总社会支持及三个维度与网络成瘾均存在负相关,其中,主观支持与网络成瘾相关性最强。结论安徽省职校生的网络成瘾率较高,并与个人、家庭、环境等多因素相关,在本研究中观察到了一系列的与职校生网络成瘾相关的因素。因此,应根据以上分析结果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期达到降低青少年网络成瘾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