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伦理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和基础,土地与血缘的两重维系衍生出的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造成了传统家庭观念的稳定性和至上性,也维系了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有别于西方社会,由其自身不同的自然、经济和政治条件,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是走一条特殊的道路而发展起来的。它建立在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宗法基础之上,由婚姻而结成的夫妻关系和由血缘而结成的亲子关系,是其最基本的两种关系。同时,传统家庭伦理以义务为基础,而不是以爱情为基础。这是传统家庭与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特征之一。此外,传统的家庭伦理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几乎弥漫于社会各个领域,渗透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孕育出中国文化传统主义、群体意识、等级差序和人情主义的伦理特征。
然而,从近代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先后掀起了三次现代化浪潮,这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飞跃。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变迁,使人类家庭发生着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急剧变革。传统家庭伦理也开始它的现代转向,其总体上呈现出从专制、依附到自由、自主与独立的发展趋势。但是,与此相伴的是受到西方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比如家庭道德调控机制弱化,家庭中非道德主义盛行,一些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等问题的出现。这些现象的产生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家庭的意义,并期望有一种妥善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如何批判地吸收中国社会固有的家庭道德传统,建构起与当前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型家庭伦理,就成为了我们应当承担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因而,文章最后提出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如何进行转向,即它的当代重构问题,指出当代家庭伦理的建构当然要从当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出发,其规范也主要是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但同时也应该继承和弘扬传统家庭美德,吸收并借鉴西方家庭伦理优秀成果。我们所要建构的这种家庭伦理的方向是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并且应当是人类历史上一切先进家庭伦理的继承和发扬。
本文结合伦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主要从中国传统家庭和家庭伦理的产生和变迁的动态视角,以时间的发展顺序为经纬,以中国社会的变化为背景,揭示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特点和实质,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转向进行了纵向考察。全文从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即一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概述;二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历史嬗变;三是和谐社会视野下新型家庭伦理的重构。在研究过程中,力求将家庭伦理思想观念的变迁和现实社会实际的家庭伦理道德状况结合起来,并以批判继承之的态度,对其现代价值进行再挖掘,从而实现传统与时代的整合,以求有助于新型家庭伦理的当代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