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首次发现有机分子可以发光以来,这一奇妙的现象就引起了科研人员的不断关注。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提升,发展为现在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相比于传统的液晶显示技术(LCD),因其具有多种优势而备受各大面板商的青睐,如响应时间短,对比度高,无需背光源,可以实现柔性,曲面,双面显示等功能,从而成为了显示和照明领域的佼佼者。根据发光材料的激发态不同,可以分为荧光和磷光材料,而大多数磷光材料都具有重金属原子的螯合结构。研究发现,在众多的金属原子中,铱配合物具有发光效率高,三线态辐射寿命短,热稳定性好,发射光的范围广等优点而广泛应用在磷光分子的设计当中。但是金属铱作为稀土金属,价格相对比较昂贵,因此亚铜作为一种低廉的原子也可以制作磷光材料。咪唑衍生物作为很好的空穴传输材料广泛应用在磷光配体的设计当中。本论文主要合成了两种新型的苯并咪唑和菲并咪唑配体,作为第一配体或者辅助配体,合成相应的铱配合物和亚铜配合物,并测定了配合物相应的光学,电学和器件性质,主要工作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以1-(4-(9氢-咔唑-9)苯基)甲基-2-(4-(9氢-咔唑-9)-苯基)-1氢-苯并咪唑(L)为第一配体,acac和pic作为第二配体,合成了两种新型的中性铱配合物Ir(L)2(acac)和Ir(L)2(pic)。两种配合物的主发射峰分别位于517和507 nm,都发出明亮的绿光,热分解温度都超过了300℃,热稳定性良好。用溶液旋涂法分别制备的两种材料的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40 nm)/CBP:Dopant(x wt%,40 nm)/TPBi(50 nm)/Liq(2 nm)/Al(150nm)。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的最大亮度分别为4914和3690 cd/m2,最大外量子效率(EQE)分别为3.80和2.17%。第二部分以1-(4-叔丁基苯)-2-(5-(9-咔唑吡啶)-1-菲并咪唑(1L)为第二配体,选用不同的dimer合成了两种新型的离子型铱配合物[(nbt)2Ir(1L)](PF6)和[(CF3-bt)2Ir(1L)](PF6)。两种配合物的主发射峰分别位于601和579 nm,发出明亮的红光和橙红光,热分解温度都超过了300℃,热稳定性良好。测得两种配合物的量子产率分别为5.51和1.72%,为了评估两种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用溶液旋涂法分别制作了两种材料的多层器件。器件结构为:ITO/PEDOT/PVK.PBD(10 mg/ml):Dopant(x wt%)/TPBi/Liq/Al。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的最大亮度分别为534.7和1021.0 cd/m2,最大外量子效率(EQE)分别为1.48和1.40%。第三部分用前面已合成的菲并咪唑配体1L,选用了两种二膦配体:三苯基磷(PPh3)和二[2-(二苯基磷)苯]醚(DPEphos),合成了两种廉价的亚铜配合物[Cu(1L)(PPh3)2]BF4和[Cu(1L)(DPEphos)]BF4。得到两种亚铜配合物的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62和405℃,表明具有醚氧键的结构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两种亚铜配合物的主发射峰分别位于472和498 nm,配合物[Cu(1L)(DPEphos)]BF4的主发射峰与[Cu(1L)(PPh3)2]BF4相比,红移了大约26 nm。这是由于配合物[Cu(1L)(DPEphos)]BF4的共轭程度增大,非定域的π电子更容易被激发,从而发射峰向长波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