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世界有3.5到4亿人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其中有约9300万患者分布在我国,目前,获得美国FDA批准在临床使用的抗HBV药物有7种,其中有5种为核苷(酸)类化合物。同时,全球大约有超过3900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截至2014年,中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感染病例49万例,核苷(酸)类化合物作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重要组成,在抗艾滋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治疗手段可以治愈乙肝和艾滋病。当前已有的药物由于副作用或耐药性等原因,也并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开发药效好、副作用小且耐药性低的抗病毒新药意义重大。 基于前期核苷类药物研发的研究工作,在本文中,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2-脱氧-2-氟-4-叠氮嘌呤/嘧啶核苷类似物。希望通过对其抗病毒活性的筛选和进一步的结构优化,以寻找到具有开发前景的新型核苷类抗病毒先导化合物。 (一)以2-脱氧-2-氟-1,3,5-三-O-苯甲酰基-α-D-核糖(1)为起始原料,经过溴代、与2-氨基-6-氯嘌呤偶联、脱保护、碘代、消除、叠氮引入等11步反应,最终合成了七个新型2-脱氧-2-氟-4-叠氮嘌呤核苷类似物10a–g。目前,对于这一系列新合成的嘌呤核苷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测试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以2-脱氧-2-氟-4-叠氮尿苷中间体11为起始原料,经过5-位卤代、胺化衍生等4步反应,最终合成了六个新型5-卤代-2-脱氧-2-氟-4-叠氮嘧啶核苷类似物15a–c和17a–c。我们对这六个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体外生物活性测试,其中两个化合物17a和17c表现出了较好的抑制乙肝病毒DNA复制的活性(在浓度均为1.0μM的条件下,化合物17a对乙肝病毒DNA复制的抑制率为98.2%,化合物17c为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