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为唇形科药用植物,其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安神的功效。丹参在预防和治疗某些常见疾病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由于栽培过程中化肥使用不当、农药残留及种植不规范等问题使得丹参产量和品质下降,直接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严重影响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中药药效的优劣与其所含药用成分密切相关,因此考察不同种植条件与丹参品质间的相关性,有利于选择丹参合理栽培条件,为菌根生物技术提高丹参产量与品质方面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不同水分和磷用量条件下接种AM真菌(双网无梗囊霉)对丹参生长和药用成分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丹参矿质元素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药用成分含量,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丹参多糖的提取条件并测定丹参多糖的含量。取得的实验结果如下:1.AM真菌能与丹参形成良好共生关系,AM真菌能够很好地侵染丹参根系,水分和磷用量均影响AM真菌侵染率。在70%WHC(田间持水量)和施磷量为0.15 g·kg-1时AM真菌侵染率最高。2.接种AM真菌可提高丹参株高、根长、根冠比、地上和地下干重;接菌株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及净光合作用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丙二醛与脯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AM真菌能促进丹参生长,提高植株抗逆性;接种AM真菌明显改善丹参对矿质元素N、P、K、Ca、Mg、Cu、Fe、Zn的吸收。与对照相比,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多糖、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3.丹参生长量、矿质元素、丹参多糖、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70%WHC和施磷量为0.15 g·kg-1时达到最大,丹参多糖、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最大分别为6.166%±0.152%、0.252%±0.004%和3.352%±0.007%。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却随着磷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在70%WHC和施磷量为0.15g·kg-1时达到最小,分别为1.418±0.034 mmol·g-1和6.067±0.055μg·g-1。这表明此时植株抗逆性最大。4.与35%WHC相比,70%WHC下的丹参生长量、矿质元素、丹参多糖、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显著提高,丙二醛与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实验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丹参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并降低丹参根部多糖、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接种AM真菌能减轻水分胁迫对丹参生长的抑制作用。总体而言,在70%WHC和施磷量为0.15 g·kg-1时接种AM真菌使丹参生长和丹参药用价值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