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下,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变的日益严重。快节奏的城市居民生活状况以及高密度的城市建设状况,使得城市郊区土地不断被占用,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自然绿地不断减少,自然风光与景观也遭到破坏,适合城市居民游憩的郊外空间也越来越少。为此,许多国家相继采取了建设郊野公园的措施对自然资源以及自然景观进行保护,以保护为基本前提,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绿地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为人们提供郊外游憩、体验与接触自然的空间场所,并作为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地,提供一定的自然科学教育机会。郊野公园是保护城市边缘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以及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的重要形式,因此将其作为独立的景观体系进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郊野公园体系处于建设初期,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城市绿地,郊野公园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并提供良好的休闲与游憩的自然环境,可以缓解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景观单一等方面的不满,并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更为自然、更为亲切的景观环境。郊野公园如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与生活需求,以及如何在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历史文脉以及自然环境,合理协调保护与开发,是当今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能更好的进行郊野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本文首先从相关基础理论、郊野公园的概念和综合性问题上进行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实践案例的研究,从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组织——自然要素、文化要素和景观要素入手,具体分析探讨了气候条件、生态资源、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历史人文、习俗传统、宗教信仰、地方文脉;山水格局、大地艺术、景观通道、人工建筑这十二个具体因素的自身特点、与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关系,及其在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或需要遵循的设计原则。提出了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人工设计追随自然、地域文化融入设计和景观要素有机融合三个方面上的设计手法,为我国郊野公园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