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0 年代以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直是人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全面地反映了各地各时期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几个发展阶段来看,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农村社会保障在实践上是并不成功的。在理论上,这一制度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和批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农民依附于土地的相对收益日益下降;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长期实施对中国传统家庭结构必将产生巨大影响;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尖锐等各方面的因素交替作用,对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保障构成强烈的挑战。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无论是从社会公平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都是十分必要的。研究农村社会保障的目的在于揭示目前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状况,借鉴国外的社会保障制度,结合中国的实际,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目前社会状况的社会保障制度,充分体现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及其保障功能。建立和健全适合我国目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目前“三农”问题的解决,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对占总人口约 70%的人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质量,对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二、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论文的基本思路:从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通过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对比和中外对比,结合学术界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探索成果,提出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一种过渡性质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 2 -度。 依此思路,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概念出发,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要求。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第二部分:通过中国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对比,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部分:分析了目前影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因素。包括土地及土地政策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老龄化对中国目前和未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第四部分:通过对国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分析和对比,得出有益的启示,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提供借鉴。并系统地分析了目前学术界对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成果,为文章论点的提出提供铺垫。 第五部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主要提出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基本模式、基本内容、操作要点和可行性分析。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论文的开始部分,从社会保障的内在要求出发,论证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即规范分析部分。在接下来的论证中,特别是对我国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特征分析时,描述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实情况,即实证分析部分。四、论文的基本内容本文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出发,结合社会保障的内在含义,从理论上分析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综合分析了现阶段学术界对农村社会保障的研究探索成果,借鉴国外农- 3 -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即过渡阶段的一种过渡模式。从长远来看,社会保障制度必然会走向不分城乡的全社会统一的一种制度。本文所提出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正是以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最终目标的。文章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从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出发,简要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了我国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首先,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通过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死、伤、残、丧失劳动力或因自然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此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简言之,社会保障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在生命波折期有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和服务的权利。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来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以社会保险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来。从内容上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为主要内容的。从特征上讲,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保障水平低、覆盖面窄、互济性差。第二章通过比较我国农村和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从保障的范围、保障的内容、城乡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对比等各方面来分析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巨大差异。并从公平、效率与稳定的角度分析了目前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改革目前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从我国农村和城市社会保障的保障内容上比较,从我国用于城市和农村社会保障的社会保障费用上比较,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上和管理上的差距上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