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农业生产、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有重大的影响,如何更好的预测未来我国气候变化情况,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一项亟需进行的工作。气候模式可用于气候的模拟和预测,是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的,同时也是有效的工具之一。区域气候模式可以捕捉到全球环流模式GCM难以分辨的中小尺度地形、地表状况、水文等因子,模拟和预测的效果都要比单独使用全球环流模式GCM时有很大的改进。本文使用新版本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进行大量数值模拟试验,检验其对中国陆地地区的气候模拟性能,并且讨论在A1B情境下未来中国陆地地区气候变化情况。相关的工作和结论有:1.模式的性能检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刚更新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其对中国地区气候的模拟情况如何,相关的工作还没有进行。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大,季风气候盛行,气候的模拟和预测工作难度很大。进行RegCM4的当代气候的敏感性试验表明,适用于中国地区气候模拟的参数化方案是指数松弛方案和Emanuel方案。2.基于敏感试验的结果,对中国地区气候进行长期的积分模拟(1980-1999年),进而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4的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来检验模式对当代气候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区域气候模式对我国陆地地区1980-1999年气温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较为接近,气温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与观测值有很好的对应,较好的模拟出气温的高值和低值分布区域;东部地区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青藏高原、东北地区山地、西北内陆山地等地形对温度造成的影响有很好的模拟效果,只是在数值上有1-3℃的模拟冷偏差。模式对于我国多年降水的模拟效果不如温度的好。虽然对降水的空间分布和雨带季节移动的刻画与观测有较好的吻合,但是具体的雨带位置和数值上有偏差,而且模拟值普遍大于观测值,北方地区偏高较大,南方地区偏高较小;地形起伏较大的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在模拟时出现虚假的降水。3.假设A1B情景,对2041-2060年中国陆地地区气候进行模拟预测。模拟结果表明:在A1B情景下,21世纪中期整个中国地区的气温是增加的,而且气温增加幅度在南方地区较小,北方地区较大,东部增加幅度比西部小;从东南沿海的1.5℃左右增加到西北地区的2.4℃,局部地区达到3℃,青藏高原地区升温的幅度最大。降水的变化则与气温不同,未表现出一致增加的趋势,我国的北方地区和西部地区降水增加,南方地区尤其是东南地区降水减少,西南地区的降水也有减少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