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痛经是指每于经行或经期前后出现腹痛,伴有腹泻、恶心、呕吐、腰酸等症状,重症者可发生晕厥,是临床妇科常见的疾病。痛经的分型有原发型痛经与继发型痛经。原发性痛经青春期的女性尤为多见,是指生殖道器官等未发生病变的,是正值青春期中女性最为常见的妇科多发疾患之一。继发型痛经大多发生在育龄期的妇女,是发生在盆腔中的器质性病变,如盆腔炎、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所导致的痛经。痛经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发生主要是与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异常有重要关系,血中前列腺素PGF2α含量增高和子宫内膜增生是造成痛经的重要因素。此外如精神因素、白细胞介素、子宫收缩异常、遗传因素及不同个体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对本病的发生也有着影响。在中医学的理论中本病的发生、发展主要与冲任、子宫有关,虽然致病因素通常较为多样,但总以“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为主要的病机。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以解痉镇痛药、抑制排卵药物及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钙拮抗剂为主,虽然,此类的药物一般起效较快,但是,因为其副作用较大、作用短暂。所以,患者的依从性较差。目前,随着我国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研究和发展,中医学以其独具特色的辨证论治方法,使本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不仅可标本兼治,而且还起效快、防复发,且长期应用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疗效甚好。本文主要是对痛经的原发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对30例基本符合入围标准的确定为寒凝血瘀性痛经的患者,采取运用吴茱萸汤加减进行治疗,在月经前7天,始用药,每天早、晚服药各1次,连续服用10天,每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结果:经过细致的临床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针对吴茱萸汤辩证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确切,表现出的毒副作用较低,且对患者而言较为经济,值得在临床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