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8月11日,在第一次人民币汇率改革十周年之际,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报价。尽管在此次调整后,短期内人民币出现了大幅贬值的现象,但是一个更为灵活、更为市场化的汇率机制得以展现。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次汇率改革的意义,有必要研究这十年来随着汇改逐步的深入,境内即远汇率市场、境外无本金交割NDF市场以及2010年诞生的离岸汇率市场(CNH)之间的联动关系是怎样发展和变化的,而这同时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值得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采用最新数据,依据汇改过程中重要的政策改变作为节点,将这十年划分成7个阶段,在总结和梳理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应用新的模型和方法对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市场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首先通过在非对称性、尖峰厚尾性上进行改进的动态条件相关多元BayesDccGarch模型,以及VAR模型构建了条件均值方程、条件方差方程和条件协方差方程,分别从报酬溢出效应、波动溢出效应和动态条件相关性等三个方面对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市场的信息传导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析表明,在CNH市场诞生之前,无论是报酬溢出还是波动溢出,NDF对境内即期市场和远期市场有很强的价格引导力,在三个市场间处于信息传导的中心;但是自从CNH市场诞生之后,其打破了原来三大市场间的稳定关系,成为NDF市场与境内市场连接的枢纽,对境内人民币汇率市场的价格引导力逐渐增强,其影响程度甚至在中间阶段超越了NDF。但是逐渐地CNH市场发展成熟之后,其对境内市场的影响力回归平稳,退居国际金融贸易中避险的第二站,而与此同时NDF再次回到了信息传导的中心地位。在第二部分应用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AR)、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并引入价格发现量化模型(IS),从量化价格发现贡献度的角度对各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画出了从第一阶段到第七阶段各个市场间价格引导方向图,理清了我国外汇市场在汇改后十年间的发展历程。分析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NDF市场的价格发现贡献度逐渐减弱,境内即期和境外远期的价格发现贡献度则逐渐增强。市场价格信息的中心地位由NDF市场逐渐向离岸市场转移,这与第一部分信息传导的结论相照应,肯定了离岸市场当前的发展。因此随着政策的逐渐放松以及离岸市场的发展,可以合理预期离岸市场的价格决定功能将起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