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有机小分子溶液动态性质的核磁共振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198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磁共振(NMR)波谱技术不仅在结构分析中具有强大的功能,而且在动态过程研究方面也具有显著的优势。本论文运用NMR方法对几种有机小分子在溶液中处于平衡状态以及非平衡状态下的一些动态过程进行了研究,涉及的方法有一维核磁共振谱,同核二维核磁共振谱,异核二维核磁共振谱,动态交换谱等。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甲基-4-苯基-2-(2,4,6-三异丙基)苯磺酰胺基-丁-3-烯酸酯(MPSN)是一种含氮化合物,常被用作Aza-Diels-Alder(ADAR)反应前体。本课题运用1HNMR、13CNMR、COSY、gHMBC、gHSQC、NOESY等一系列核磁共振技术解析了其结构,并对其1H、13C化学位移进行了全归属。通过1H和13C的共振信号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在溶液中存在两种构象(a和b),这两种构象存在着化学位移范围内的慢交换。运用不同温度下的1HNMR和EXSY谱分析计算得到构象交换过程的动力学及热力学参数,并推导出构象交换可能是由C=N键的旋转引起的。   二、三唑并嘧啶类杂环衍生物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三唑和嘧啶这两类重要的活性结构单元,因而表现出了广泛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1,2,4-三唑并[1,5-a]嘧啶类化合物在碱催化下能够发生开环反应,但是其开环活性部位尚不清楚。本课题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三唑并嘧啶化合物BMTP在碱催化条件下的氢氘交换过程,并研究了温度和碱浓度对BMTP氢氘交换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温度或者碱浓度的升高,潜在开环活性部位的质子发生氢氘交换的速率都是增大的;但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它们的氢氘交换速率各不相同,这为开环反应机制的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水合红菲绕啉二磺酸钠(DSBPNa2),常作为水溶性金属配合物的配体使用。然而,在市面上该化合物通常标示为同分异构体形式出售。人们对这类由于异构体混合物而合成的其他金属配合物的化学性质和结构都很少关注。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二磺酸根邻菲啰啉(DSBP2-)的双环金属化铱配合物,他们分别是Ir(L)2DSBPNa,L=2-phenylpyridine(ppy),2,4-difluorophenylpyridine(fppy)和l-phenylisoquinoline(piq),这些化合物是新型水溶性电化学发光物质。运用1HNMR、13C NMR、COSY、gHMBC、gHSQC、NOESY等一系列核磁共振技术解析了其结构,并对其1H、13C化学位移进行了全归属,指认出磺酸根在这些配体中的位置,很好的表征了含有二磺酸根邻菲哕啉配体的金属配合物。   四、金属钯催化C-N偶联反应是构建碳氮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已经被广泛用于具有活性的生物医药中间体的合成。本文利用1HNMR、13C NMR、DEPT、COSY、NOESY、TOCOSY、gHSQC、gHMBC系列核磁共振技术对新合成的2-苯基茚基二环己基膦1H和13C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并探讨了偶合常数1JP-H与化合物构型之间的关联,为进一步研究离子化膦配体进行钯催化C-N偶联反应的机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其他文献
2016年,从夏天的遭遇做空,到8月与沃尔玛合作,拿下1号店、高管调岗、腾讯增持成为第一大股东……京东的这一年一如过往,大事不断。新婚一年,为人夫亦为人父的刘强东,在商城CE
染料合成过程中排放的废水成分复杂,浓度高、色度大、难降解物质多,且含有多种具有能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有机物。此外,由于染料生产品种逐渐增多,并且逐步向抗氧化、抗光解
在不同温度下,对不同浓度的聚电解质溶液和温敏凝胶.溶胶体系,进行了宽频范围的介电测量,并通过去除电极极化,解析获得了各体系的介电参数,及与浓度、温度的依存关系。借助聚电解
本论文以DMAEMA(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和AAAB(丙烯酰胺基偶氮苯)为单体,以二硫代苯甲酸异丁腈酯(CPDB)为链转移剂,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b-聚丙烯酰基偶氮苯(PDMAEMA-b-PAAAB)嵌段共聚物及其胶束,并对聚合物的结构和胶束特性进行了表征和测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使用溴苯与镁粉反应制取格氏试剂,接着与二硫化碳反应,再经
喹啉类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芳香杂环化合物,其名字来源于抗疟药物奎宁(quinine)。它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涉及医药、分子生物学、配位化学、金属有机化学、不对称有机合成化学
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人们关注的研究热点,是众多新药来源的宝贵资源。其中红树林内生真菌是研究的主要之一。根据相关文献报道,从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已经分离得到众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本论文是通过对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为海洋药物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通过对红树林植物以及红树林内生真菌的介绍和查阅文献来阐述红树林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并且对本课题进行了介绍。本文从
新药及新化合物的前期生物学评价手段主要包括分子、细胞、动物水平的测试,其中基于活细胞水平的生物活性评价简单、快速、准确,可为后续动物试验及临床试验提供重要依据。本文
“梵天东土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于6月15日开始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巡展。从印度19家博物馆遴选出来的56件笈多与后笈多时期的雕塑精品,与来自
PNA是一种合成的DNA类似物,在PNA中,核酸的带负电的脱氧核糖磷酸骨架被不带电且相对柔性的类缩氨酸骨架所代替。它显示很高的生物和化学稳定性,不易被蛋白酶和核酸酶降解,且与互
6月28日,“国艺昌硕——吴昌硕绘画作品展暨中国写意绘画名家邀请展”在浙江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开展。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宣布展览开幕,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郑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