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全球经济金融要素流动的不断加快,各国在完善监管体系的前提下对金融市场逐渐放开,我国的金融格局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另一方面,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使得国外各种形式资金以各种各样复杂的方式进入中国,我国金融体系以及银行体系在享受市场放开带来的机遇的时候也不可避免的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应对这种挑战便是摆在我国各金融机构面前的一大问题。从银行体系的角度考虑,银行是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体系稳定与否对我国金融市场乃至宏观经济都有重大的意义,而目前银行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增加自身脆弱性的同时也会对我国金融业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逐渐放松对资本项目的管制,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在逐步推进,这对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经济金融背景下,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与抵御风险能力就显得愈加重要。而对于各商业银行而言,在加快转变经营方式的同时,急需不断完善银行内外部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降低银行脆弱性。因此,本文致力于分析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银行脆弱性之间的关系,探讨公司治理结构对降低银行体系脆弱性的作用,对提高银行稳定性,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来研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并用实证方法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指出了本文所具有的创新点。随后阐述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银行脆弱性相关理论:第一,介绍了公司治理的相关定义,并从内外部治理几个方面对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介绍;第二,对商业银行脆弱性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阐述了银行脆弱性的定义、外在表现及影响因素等;第三,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分析股权结构、董事会构成以及高管薪酬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等方面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提出假设,并根据研究假设和所选变量构建了实证研究模型。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基于公司治理角度的银行脆弱性,但已有的研究并没有找到某个具体的指标对银行脆弱性进行测度,所以在构建研究模型之前,本文将采用熵值法,并选用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流动性比率等指标,构建测度银行脆弱性的熵值评分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建立熵值模型所得评分作为代表银行脆弱性的被解释变量,以代表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各项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其中解释变量包含股权结构变量、董事会治理变量及监事会治理变量等。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选取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7年至2012年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Panel Data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对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并得出中国银行业股权集中度的降低有利于降低银行脆弱性水平等研究结论。文章的最后,本文将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所得出的研究结论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便我国商业银行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提高银行稳定性,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