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民族延续的纽带,是一种相互交流的工具。在全球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为了能保存本国的民族和国家特色,使自己能更快更好地发展,世界各国正致力于制定各种语言教育政策,发展自己国家的语言教育,使语言教育能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服务。马来西亚是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与新加坡在建国初期就强调双语教育(各族母语和英语)的情况不同,马来西亚的语言教育走了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在英殖民时期,为了巩固英殖民政府的统治,英政府实行“英语至上,扶持巫语,排斥少数民族语(华语、淡语)”的语言教育政策。在联盟政府执政及新经济政策时期,马来西亚政府受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实施“国语至上,降低英语地位,限制少数民族语”的语言教育政策。在新发展时期,马来西亚政府实施的是“国语为主,强调英语,放松少数民族语”的语言教育政策。2003年后,政府为了提升国民的英文水平和数理水平,实施了“国语地位不变,英语地位提升,宽容对待少数民族语”的语言教育政策(现行政策)。当代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呈现这些多样的变化,是跟不同政府执政、民族构成特点、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思想意识形态及国际形势发展等因素是分不开的。当代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的特点有:1、重视英语语言教育的倾向。2、维护国语,提升二语,保存少数语。3、规定教学媒介语,保障实现语言教育的目的。4、语言教育政策具有多民族性。5、语言教育政策中的民族主义。当代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发展中的存在问题有:1、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各族学校、各族文化。2、第二语言的地位危及母语、国语的生存。3、非母语教授数学、科学课程的冒险性。4、现行语言教育政策制定及实施的仓促性。5、现行语言教育政策的不完善性。当代马来西亚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可供借鉴之处:1、重视英语。2、巩固国语,提升二语,适当发展少数语。3、规定教学媒介语实现语言教育目的。4、语言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启示。此外,本论文还探讨了非母语为教学媒介语学习目的语的新方法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