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国民经济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了社会的繁荣稳定。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粮价波动剧烈,粮价上升趋势明显。作为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事实上,从我国粮食产量和单产之间的关联关系看,粮食产量的增长和单产增加的趋势同步,这充分说明了农业科技的重大作用。然而我国的农业科技贡献率目前只有54.5%,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科学的提高粮食单产已经成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最主要的工作。其中,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我国对农业保护和支持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体制,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柱。去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普遍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因此,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主动把握住当前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形势与发展趋势,积极进取大胆改革,依靠资源、技术与人才优势,抓住机遇,加强完善自身建设。本研究运用了均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调查问卷、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1)均衡分析法。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了通河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农技人员与农户之间的供需存在偏差,认为提高推广效率必须激发农户的有效需求。(2)调查问卷法。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以通河县的农户以及政府部门的农技推广站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需要哪些服务设计了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需求。(3)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手段检索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有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体系建设趋势。本研究以通河县农技推广部门和随机抽取的农户为调查对象,从人才、组织、服务内容、制度建设等方面对通河县基层农技推广进行了调查,并总结了通河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特点,结果表明政府型农技推广体系在整个农技推广体系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重点分析了该县基层农技推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推广部门与农户的供需关系不协调、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并分析有效的沟通、财政投入、农户的素质、生产的分散性等这些制约因素。最后,建立了完善通河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框架,包括指标思想、原则、发展模式及政策建议等。本研究从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激发农户参与推广的积极性、保障农技推广的经费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