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逐渐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上来,针对外语学习主体的研究主要包括学习者个人差异的研究和学习过程的研究。关于语言学习者策略使用的研究,作为学习过程研究的重要方面,近些年来已成为SLA(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英语口语作为交际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急需一批具有较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人才。然而,目前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口语现状令人担忧。本文基于此目的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其策略使用的相关,以期为英语教学研究和学习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论文共分为六章,包括第一章的引言和第六章的结论。第二章首先介绍了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 Hymes(1972)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其次对Canale和Swain (1980)的交际能力理论的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分别进行了介绍和讨论。第三章主要阐述了Bialystok(1978)提出的语言学习模式和该模式中提出的两种学习策略:形式操练策略和功能操练策略。第四章主要分析了交际策略理论的发展,详细介绍了Tarone和Faerch and Kasper对交际策略的分类,进一步讨论了交际策略和策略能力,二语习得的关系,并且区分了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不同之处。最后本文作者引用Bialystok的学习模式提出了适用于本篇论文的理论模式。第五章报告了一个实证性研究。作者用问卷的方式对厦门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使用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口试。调查及口试结果显示了交际能力和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的相关关系。最后在以往对策略训练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些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策略培训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