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测定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收缩压(简称肺动脉压)、三尖瓣返流情况、T3等因素,分析上述因素与心衰患者并发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同时对入选患者随访1年,了解心衰患者心因性再住院及全因死亡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心功能III级、IV级的住院患者(均符合NYHA心功能分级)。符合标准的共555例。其中男性344例,女性211例,平均年龄61.795±14.019岁。入院当天行血常规、肾功、离子检查,次日空腹检测血脂、肝功、甲功、血糖、尿酸等,3天之内行心脏彩超检查。自患者出院日计,随访1年,了解患者1年内心因性再住院及全因死亡情况。依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为肾功能正常组(246例)、肾功能轻度不全组(242例)、肾功能中重度不全组(67例),SPSS19.0版软件统计分析三组之间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三尖瓣返流情况、T3等因素与心衰患者并发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及三组间的预后差异。依据1年内是否存在心因性再住院分为非再住院组和再住院组,运用SPSS19.0版本软件统计分析心衰患者1年内心因性再住院的影响因素。结果:1、肾功能不同分组间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年龄、T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年龄越大、T3越低,肾功能越差;随着估测肺动脉压水平的增高及三尖瓣返流程度的增加,肾功能逐渐恶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肾功能不同分组间预后的比较:1年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着肾功能的下降,心衰患者1年内再住院率增加,死亡率在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组比肾功能正常组、轻度肾功能不全组高。3、非再住院组与再住院组间比较:血钠、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钠、肾小球滤过率水平的降低,再住院率增高。结论:1、年龄是心衰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T3可能是心肾功能不全的一个连接因子,是反应预后的指标。2、随着估测肺动脉压水平的增高及三尖瓣返流程度的增加,肾功能逐渐恶化,提示二者与心衰患者并发肾功能不全密切相关;而左室射血分数与肾功能无明显关系,提示心衰患者中心输出量可能不是引起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因素。3、血钠、肾小球滤过率水平越低,患者预后越差,提示血钠、肾功能是反应心衰患者预后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