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再生是一个多细胞和多因子参与调控的复杂过程,肝再生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已有研究提示枯否细胞(KC)和肝星形细胞(HSC)等肝非实质细胞在肝再生过程中可能发挥关键性的调控作用。在整体动物水平,KC对肝再生的作用存在争议;HSC在肝再生过程中作用较复杂,既能分泌细胞外基质(ECM)参与再生肝结构的重塑,又能分泌与肝细胞增殖相关的肝细胞生长因子;TGF-β<,1>作为抑制肝细胞增殖因子,在肝再生的终止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拟通过探讨KC、HSC及其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在肝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阐明“非实质细胞-细胞因子-肝实质细胞”之间信号途径在肝再生调控中的意义。
材料和方法:观察应用肝再生增强因子(ALR)和氯化钆(GdCl<,3>)灭活KC对小鼠肝再生速率的影响;用MTT检测KC条件培养液(KCCM),HGF和TGF-β<,1>对大鼠原代肝细胞增殖的作用;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ALR对KC和HSC(IG12细胞)中IL-6和TGF-α表达的影响以及肝再生大鼠的血清对IG12细胞α-SMA,TGF-β<,1>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ELISA,Western blot检测再生肝组织中PCNA,TNF-α,TGF-α,TGF-β<,1>,bcl-2,p53的表达特点;流式细胞术、Hoechst染色方法检测TGF-β<,1>对肝部分切除(PH)后肝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
(1)ALR在整体水平能提高PH后小鼠肝再生率,但体外细胞实验发现ALR不能直接促进肝细胞的增殖。
(2)ALR能提高KC和IG12表达IL-6和TGF-α。
(3)HGF,KCCM能在细胞水平促进肝细胞增殖,而TGF-β<,1>则抑制肝细胞增殖。
(4)当动物(小鼠)体内肝KC灭活伴PH后,肝再生率高于单纯切除组,KC灭活后肝组织TNF-α,TGF-α的表达增加而TGF-β<,1>的表达下降。
(5)PH后收集的大鼠血清能刺激IG12细胞提高α-SMA和TGF-β<,1>的表达。
(6)正常大鼠分离的原代肝细胞和:PH后7d分离的肝细胞经TGF-β<,1>作用后凋亡率高于未处理组(P<0.05),而PH后1d,3d,5d的肝细胞经过TGF-β<,1>作用后凋亡率和未处理组相比无差别。(7)经TGF-β<,1>作用后肝细胞bcl-2(抗凋亡因子)的表达明显下降。
结论:
(1)ALR只有通过作用于KC和HSC等肝非实质细胞发挥促进肝再生的作用,而不能直接促进肝细胞增殖。
(2)在肝再生过程中,KC和HSC等通过分泌TGF-β<,1>,TNF-α和TGF-α调节肝再生,当KC活性被抑制而阻断TGF-β<,1>表达时,TGF-α和TNF-α的促肝细胞增殖作用不再受到拮抗,因而能促进肝再生。
(3)TGF-β1明显抑制肝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在肝再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